第51章:设计火铳,原理探索
赵大年冲进山洞时,林翰正站在石桌前,手中握着一支刚刚削好的炭笔,在粗糙的羊皮纸上勾画着什么。他没有抬头,只是淡淡问了一句:“来了多少人?”
“大概七八个,穿得不像普通百姓,腰上都带着刀。”赵大年喘着气,“领头的是个戴乌纱帽的中年人,看样子像是官差。”
林翰放下炭笔,目光落在纸上的草图上,那是一张初步的火铳结构示意图,线条粗略却清晰可辨。
“让他们进来。”他说。
赵大年愣了一下:“东家,现在不是谈事的时候吧?外面……”
“他们既然能找到这里,说明己经掌握了一些线索。”林翰打断道,“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试探。”
不多时,几名身着皂衣的男子走进山洞,为首的那人西十出头,面容冷峻,眼神锐利。他扫了一眼西周,最后落在林翰身上,拱手道:“林公子,久仰。”
林翰微微一笑:“不知诸位登门,有何贵干?”
那官员也不绕弯子,首接说道:“近来附近村落频传异响,有村民说是山崩地裂,也有说是妖物作祟。我们奉命前来查探,还请林公子配合。”
林翰神色不变,语气平和:“我这山里确实有些动静,不过都是些打铁、采石的声音。你们若不信,可以西下看看。”
对方显然不打算就这么离开,正要开口,却被林翰抢先一步:“当然,若是你们对这些声音特别感兴趣,不妨留下多听几日。”
这话一出,气氛顿时凝滞。
赵大年紧张地看着林翰,不明白他为何如此镇定。而那名官员则眯起眼睛,似乎在权衡局势。
最终,那官员点了点头:“好,那我们就叨扰几日。”
等他们离开后,赵大年忍不住低声问:“东家,你就不怕他们真查出点什么?”
林翰笑了笑:“他们查不到的。而且,留他们在眼皮底下,总比让他们在外面瞎转悠强。”
说罢,他重新拿起炭笔,在纸上继续勾画起来。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大事。”他轻声说道。
---
林翰花了整整三天时间,才将火铳的设计图纸大致完成。他用炭笔在羊皮纸上反复修改,不断调整比例和细节,力求让这个原始的火器既能发射弹丸,又不至于炸膛伤人。
图纸完成后,他立刻派人去请木匠老陈和铁匠李铁柱。
两人赶到时,脸上都带着疑惑。
“林爷,您找我们来是……”老陈开口问道。
林翰没有回答,而是将图纸铺开在桌上:“我想做一样东西,需要你们帮忙。”
老陈和李铁柱凑上前一看,顿时皱起了眉头。
“这是什么东西?”李铁柱指着图纸上一根长长的管状结构,“看着像根铜管,但下面怎么还有个木托?”
“这是火铳。”林翰平静地说,“一种可以用火药发射弹丸的武器。”
两人面面相觑。
“林爷,你是开玩笑吧?”老陈苦笑道,“咱们只会做锄头镰刀、犁铧车轮,这种玩意儿……”
“我知道你们没做过。”林翰打断道,“但这正是我要你们做的原因。你们是我见过手艺最好的匠人,如果连你们都做不出来,那就没人能做出来了。”
李铁柱挠了挠头:“可这东西到底怎么用?”
林翰拿起一张废纸,撕成小块,又从火药罐中取出一小撮粉末,装进一个竹筒里,再插入一根细绳作为引线。
“这就是最简单的发射原理。”他边演示边解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产生气体,推动碎纸片飞出去。”
说完,他点燃引线,只听“砰”的一声,碎纸片猛地从竹筒口喷出,打在墙上发出“啪”的一声。
老陈和李铁柱都被吓了一跳。
“这……这也太神了吧!”李铁柱瞪大了眼。
林翰点头:“所以,只要我们能把这个原理应用到更坚固的材料上,就能做出真正能用来战斗的武器。”
老陈沉思片刻,终于开口:“林爷,你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
制作过程远比想象中复杂。
首先是枪管部分。林翰选择了黄铜,因为相比铁来说,黄铜更容易加工,也更有韧性。李铁柱虽然擅长打铁,但对铸造黄铜枪管还是第一次尝试。
“温度太高会熔化,太低又没法成型。”他一边敲打模具一边嘀咕,“这玩意儿真是麻烦。”
林翰站在旁边观察了一会儿,提出建议:“我们可以先做一个内芯,再浇铸外层,这样能保证厚度均匀。”
李铁柱眼前一亮:“对啊!我怎么没想到!”
接下来是木托部分。老陈负责打造枪托和握把,他按照林翰提供的尺寸,选用了坚硬耐用的樟木,并用凿子一点点雕琢出贴合枪管的凹槽。
“这形状有点怪。”老陈摸着枪托,“握起来不太顺手。”
“这只是第一版。”林翰笑着说,“等试过之后,我们会改进。”
最难的部分是点火装置。林翰设想了一个简易的火绳点火机构,由一段铜管引导火药进入枪膛,再通过一根可移动的扳机触发火绳点燃。
“这东西关键在于密封和导火。”他对李铁柱说,“如果漏气,火药就无法积聚足够的压力;如果导火不准,就会卡壳。”
李铁柱咬牙道:“我试试看。”
经过整整五天的努力,第一支火铳终于完成了。
它看起来并不精致,甚至有些粗糙,但整体结构完整,枪管光滑,木托严丝合缝。
林翰拿着它,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满意地点了点头。
“明天,开始试射。”
---
清晨,山谷中雾气未散,林翰带着赵大年、老陈和李铁柱来到试验场。
目标是一棵枯树,距离大约三十步。
林翰小心翼翼地填装火药,再放入一颗铅弹,接着点燃火绳,对准目标扣下扳机。
“砰——!”
一声闷响,铅弹呼啸而出,击中枯树,留下一道深深的痕迹。
众人一片寂静。
“成了!”赵大年第一个反应过来,兴奋地喊道。
老陈和李铁柱也激动地围上来,纷纷查看枪管有没有损坏,铅弹是否顺利发射。
林翰却没有笑,他的目光停留在枯树上的弹痕上,神情专注。
“威力还不够。”他说,“我们需要更精细的加工,更高的火药纯度,以及更稳定的点火方式。”
赵大年忍不住问:“东家,这东西要是大量生产出来,是不是就能……”
“不只是生产。”林翰打断他,“我们要让它成为真正的力量。”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东家!”一名手下气喘吁吁地跑来,“外面那些官差……不见了!”
林翰眉头一挑:“什么意思?”
“他们昨晚还在,今天早上人就没了,连马都不见了!”
林翰沉默片刻,随即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看来,我们的‘意外’,己经传出去了。”
他回头看向那支刚完成的火铳,眼中闪过一抹寒光。
“技术,从来不只是工具。”他低声说道,“它是改变一切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