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出版《西厢记》,爱情传奇
良锦书屋的名声在彩色书籍推出后迅速传遍大江南北,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周良站在后院的印刷工坊前,望着忙碌的工匠们,心中却并未感到轻松。
“周先生。”苏锦从外头走进来,手中拿着一封刚刚送来的信函,“京城那边又有新消息了。”
周良接过信,展开一看,眉头微蹙。信中提及几家书铺正试图仿制他们的彩印技术,甚至有传言说有人高价悬赏良锦书屋的核心工艺细节。
“他们动作越来越快了。”周良将信折好,放入袖中,“我们得尽快推出下一本新书,不能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苏锦点头:“你心里己有打算?”
周良笑了笑,目光落在案桌上一卷泛黄的手稿上:“《西厢记》。”
苏锦微微一怔,随即轻声道:“你是想改编它?”
“不错。”周良走回书房,轻轻展开那卷手稿,“这本故事讲的是才子佳人、情深义重,虽是旧作,但若能贴合大周王朝的文化背景,再辅以精美插图,必然能引发新的阅读热潮。”
苏锦沉吟片刻,低声道:“可这类爱情题材……是否会被士大夫所诟病?毕竟眼下朝廷对风月之词颇为警惕。”
周良摇头:“正是因为如此,才更需要巧妙处理。我不会照搬原著,而是会融入大周的文化风俗,让故事更加贴近当下读者的情感共鸣。”
苏锦看着他坚定的眼神,终于露出一丝笑意:“既然你己有全盘计划,我便全力支持你。”
接下来的日子里,周良开始着手改编《西厢记》。他翻阅大量古籍,参考大周王朝的礼教制度与民间婚俗,将原著中的某些情节加以调整,使人物行为更加符合时代背景。
苏锦则协助他整理语言风格,确保文辞既不失典雅,又通俗易懂。两人常常伏案至深夜,彼此讨论着每一个细节。
“你看这里。”周良指着一处情节,“张生初见崔莺莺时,原书中写他在佛堂外偷窥,若放在大周,这样的行为恐怕会被视为轻薄无礼。”
苏锦点头:“不如改为在诗会上偶遇,借诗词交流心意,这样既保留了两人的初遇之美,又不至于让人误会。”
周良眼睛一亮:“妙!这样一来,人物形象更为清雅,也更容易被士林接受。”
随着改编工作的推进,故事逐渐成型。他们在保留原著主线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文化元素,使得整个故事更具代入感。
排版工作紧随其后。由于此前己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学徒们操作熟练,进展顺利。然而,在雕刻字模时,仍遇到了一些困难。
“有些句子用了不少生僻字。”李学徒皱眉道,“刻起来费力不说,还容易出错。”
周良听后,并未责怪,而是亲自拿起一块字模细细端详:“这些字虽然冷门,但在表达情感上极为精准。我们可以多安排几人校对,确保万无一失。”
苏锦在一旁补充道:“也可以考虑在每一页下方添加注释,方便读者理解。”
周良欣然采纳,随即安排人手进行注解编写。这项工作虽然繁琐,但却极大地提升了书籍的可读性。
印刷环节同样不容忽视。为了保证书籍质量,周良亲自监督每一版的墨色调配与压印力度。他甚至尝试了一种新型颜料,使文字色泽更加温润柔和。
“这种颜色更适合讲述温柔的故事。”苏锦捧着一页刚印好的样张,轻声说道。
周良点头:“等正式出版时,我们会用它来印封面。”
书籍即将完成之际,苏锦己经开始策划推广方案。她在书屋门口搭起一座小台子,准备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朗读会。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卖书。”她对前来帮忙的学徒们说道,“我们要让读者感受到这本书的魅力。”
朗读会当天,天还未亮,书屋门前便己聚集了不少人。有好奇的街坊,也有慕名而来的文人,甚至还有几位私塾先生带着学生前来聆听。
周良亲自上台,选取了几个精彩片段进行朗读。他的声音清朗有力,将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情感娓娓道来,令人心神俱动。
“原来世间真有如此深情之人。”一位老者听得眼眶,“此书若能流传天下,必能唤醒无数人心中沉睡的爱情。”
活动结束后,不少人当场购买了样书,更有书商表示愿意批量订购。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之时,苏锦却在人群中注意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人穿着一身普通的青布长衫,却举止谨慎,眼神时不时扫向书屋内部。他似乎察觉到苏锦的目光,很快便消失在人群中。
“你看到他了吗?”苏锦低声问周良。
周良正在整理签售名单,闻言淡淡一笑:“看到了。看来,我们的对手也开始坐不住了。”
苏锦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默默记下了那人的模样。
几天后,《西厢记》正式上市。首批千册不到三日便告售罄,各地分店纷纷发来加印请求。许多读者在读后纷纷表示,这是他们读过最动人的一部爱情小说。
“没想到一本旧戏竟能焕发出新的光彩。”一位书商感慨道,“周先生果然不凡。”
周良站在书屋二楼的窗边,看着楼下络绎不绝的人群,神色平静。他知道,这场关于文化和商业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夜幕降临,苏锦走到他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
“不管将来如何,我都会陪在你身边。”她说。
周良低头看她,眼中满是柔情:“有你在,我才敢走得更远。”
远处,灯火通明,良锦书屋的大门依旧敞开,仿佛在迎接下一个传奇的到来。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人影匆匆闯入书屋,脸色苍白,手中紧紧攥着一封信。
“周先生!”那人喘着气,“不好了,京城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