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书屋初体验,读者盈门
夜色沉沉,良锦书屋的灯笼尚未熄灭,周良和苏锦站在门口,望着赵府方向那面“假印乱世,欺世盗名”的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他们知道,这一战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落在镇上青石板铺就的街道,新的一天拉开帷幕。良锦书屋的大门缓缓打开,木轴转动的声音清脆而坚定。昨夜的一场风波并未让两人退缩,反而让他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间书屋,更是一种信念的象征。
周良换上一身整洁的布衣,将昨日整理好的书籍重新摆放整齐,每一本书都像是他亲手雕琢的孩子,承载着他对文化的敬畏与热爱。苏锦则在柜台后忙着清点账目,同时准备今日的宣传单页——她打算以“开业三日优惠”吸引第一批顾客。
门外己有几个早起的行人驻足观望,有人低声议论:“听说是活字印刷,真能印得比雕版还工整?”
“价钱会不会太高?”
“我儿子快考童试了,若真有好书,倒是可以看看。”
这些声音被周良听进耳中,他微微一笑,推开门,站在台阶上,拱手一礼:“诸位街坊邻里,良锦书屋今日正式开张!内有诗集、典籍、启蒙读物,皆为活字精印,字迹清晰,价格公道。欢迎大家入内一观。”
话音未落,几个孩子己经蹦跳着冲了进来,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架子上的书本。一位老者拄着拐杖慢慢走近,目光扫过墙上的对联,点了点头:“纸上春秋藏万象,书中日月映千光……不错,有文气。”
苏锦见状,赶紧迎上前去:“这位老伯,您若是喜欢,可以翻阅几本,我们提供免费茶水。”
老者笑着摆手:“不必多礼,我只是来看看新鲜玩意儿。你们这活字印刷,可是当真能印出整本书来?”
“自然。”周良亲自取下一册《唐人绝句》,翻开一页,“您看,每字独立,排版整齐,墨色均匀,可比雕版省时省力得多。”
老者接过书页,细细端详,脸上露出惊讶之色:“确实不同凡响。如此技艺,竟能在小小书屋中见到,难得。”
随着第一位客人入店,气氛逐渐热闹起来。有人翻阅,有人询问,也有人首接下单。苏锦忙得脚不沾地,一边收银一边安排帮工补货。周良则在店内穿梭,随时解答读者疑问,甚至现场背诵几句诗词,引得不少人驻足聆听。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带着善意而来。临近午时,几个穿着粗布衣裳的男子走进书屋,动作随意地翻动书页,嘴里却带着几分讥讽:“哟,这就是活字印的书啊?我看也就那样吧。”
“纸张太薄了,怕是用不了多久就破了。”
“听说你们是赊来的纸张?是不是连本钱都没赚回来就急着开张?”
苏锦脸色微变,正要开口,却被周良轻轻拦住。他不动声色地走过去,拿起其中一人手中的书,笑道:“这位兄台,这本书是我们昨晚刚印出来的,还未曾上架,您怎么就拿在手里了?”
那人一时语塞,支吾道:“我……我是刚买的。”
“哦?”周良转头看向苏锦,“咱们店里新到的书,还没贴价签呢。”
围观人群顿时议论纷纷,有人低声嘀咕:“这些人怕不是故意找茬的吧?”
“看着就不像读书人。”
周良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却坚定:“诸位若有疑问,尽管提出。我们愿意解释清楚,也欢迎各位监督。但若只是想捣乱,那就请离开。”
几人互相看了一眼,自知理亏,讪讪地退出了书屋。
苏锦松了口气,低声对周良说:“又是赵文彬的人。”
周良点头,眼神沉静如水:“他不会善罢甘休。”
午后,书屋的生意愈发红火。有人带孩子来买启蒙读物,有人专门来寻古籍孤本,还有几位年轻书生在店内流连忘返,翻阅许久后终于选定了几本诗集。
就在周良接待一位年长学者时,门口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只见一群孩童围着一个身穿华服的年轻人,他手中拿着一本诗集,正在大声朗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声音清朗有力,引来不少路人驻足。朗诵完毕,他合上书页,朝店内望了一眼,随即迈步走了进来。
“这位公子,请问需要什么?”苏锦上前招呼。
“我想问问,你们这些诗集,是否都是活字印刷?”
“是的。”周良走上前,“每一本都经过严格校对和印刷流程,确保质量。”
那年轻人点点头,从袖中取出一枚金叶子放在柜台上:“我要十本,最好是精装版本。”
苏锦愣了一下,随即微笑道:“当然可以,稍等片刻我们为您包装。”
待那年轻人离开后,苏锦低声问:“他是谁?出手这么阔绰。”
“不知道。”周良望着对方离去的背影,“不过,他朗诵的那首诗,是我昨天临时写下的。”
苏锦一怔:“你是说……他在外面听了你的朗诵,然后进来买书?”
“看来我们的影响力,己经开始扩散了。”
傍晚时分,书屋门口竟排起了长队。有人为了抢购限量版的诗集,甚至提前一个多时辰就来等候。周良和苏锦忙得不可开交,但脸上的笑意从未消失。
打烊前最后一位客人是一位年轻书生,他捧着一本《楚辞》站在柜台前,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放下书,转身离去。
苏锦注意到他的举动,轻声对周良说:“他好像很喜欢那本书,为什么没买?”
周良望着那书生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或许是囊中羞涩吧。”
夜色渐深,书屋灯火通明。周良坐在柜台后,翻阅着今日的账簿,心中感慨万千。苏锦靠在他身旁,轻声道:“今天,我们真的赢了。”
“不。”周良摇头,“这只是站稳了脚跟。”
门外,风吹动灯笼,光影摇曳。远处赵府的方向,依旧飘扬着那面写着“假印乱世”的旗帜,仿佛在无声地宣告,这场较量还远未结束。
突然,一名帮工急匆匆跑进来,脸色苍白。
“周公子,苏姑娘,赵府那边……贴出了告示,说你们的书屋是假冒伪劣,不合规制,要上报官府查封!”
空气骤然凝固。
周良缓缓起身,望向门外,只见远处赵府门前,一面大旗迎风招展,上面赫然写着:“假印乱世,欺世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