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小试牛刀,诗稿新貌
周良和苏锦站在作坊门口,望着门外来人。那是个青衫儒生,身后还跟着个挑担的书童,神情略显局促。
“可是周公子?”儒生拱手一礼,“在下陆文远,听闻此地新出了一种纸张,特来拜访。”
周良与苏锦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稍安。他们己料到纸张初成之后,迟早会引来关注。他上前一步,回礼道:“正是周某,不知陆兄从何处得知此事?”
“前日我在城中偶遇一位书肆掌柜,他说你这纸张价廉物美,便让我前来一试。”陆文远目光落在苏锦手中的那一叠纸张上,“不知可否让我看看实物?”
周良点头,示意苏锦将纸递过去。陆文远接过一张,对着阳光细细端详,眉头微皱:“颜色尚可,但质地似乎不如官纸细腻。”
“确实不如官纸精工,但胜在成本低廉,且书写顺畅。”周良解释道,“若只是抄写诗文、记录典籍,此纸足以胜任。”
陆文远沉吟片刻,又问道:“可有试用过的读书人评价?”
“昨日刚在镇上集市试卖,反响不错。”苏锦答道,“不少书生都愿意以较低价格购入,用于日常抄录。”
“哦?”陆文远来了兴趣,“你们可曾带了成品来?”
周良转身走进屋内,取出一本用“良记纸”重新抄写的诗集。封面是苏锦亲手裁剪的粗麻布,边角整齐,字迹清秀。他将诗集递给陆文远:“这是用新纸抄写的《李太白诗选》,若您不嫌弃,不妨翻阅一二。”
陆文远翻开诗集,只见纸面虽略有粗糙,但墨色清晰,字迹流畅,确如他们所说,书写并无阻碍。他点了点头:“诗词内容倒是无须多言,李白之作,天下皆知。但此纸若真能大规模生产,倒也是一件利学之事。”
周良微笑道:“我们正打算扩大产量,若有识货之人愿予支持,自然感激不尽。”
陆文远合上诗集,神色郑重了几分:“这样吧,我先带回几本给同窗们看看,若反响良好,或可在书肆中代为推广。”
“那就拜托陆兄了。”周良拱手作揖。
送走陆文远后,苏锦轻声道:“看来我们的‘良记纸’,真的开始被人注意了。”
周良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纸张真正进入市场。”
夜色渐深,作坊里烛火未熄。周良坐在案前,手中握着一支毛笔,面前摊开的是厚厚一摞“良记纸”。苏锦在一旁整理纸张,准备明天再次前往集市售卖。
“这些纸张虽然己经可用,但终究还是有些瑕疵。”周良一边翻看,一边思索,“墨水渗透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若是能再做些表面处理……”
“比如呢?”苏锦抬头看他。
“比如说,在纸张成型之前,加一层薄胶,或者用某种矿物粉涂抹表面,使纸张更平滑。”周良回忆起现代造纸工艺中的施胶技术,“不过,眼下材料有限,只能慢慢摸索。”
苏锦想了想,忽然道:“我记得以前见过染坊用一种植物汁液处理布料,使其更柔顺。或许,我们可以试试类似的方法。”
“嗯……这个思路不错。”周良眼前一亮,“明日就去集市打听一下,有没有类似的植物。”
两人忙碌至深夜,才各自回房歇息。
次日清晨,天还未亮,周良便己起身。他推开门,见苏锦己在院中晾晒新制的纸张。晨露未散,空气中带着一股淡淡的草木清香。
“昨晚我想了想,咱们可以试着做一些改进。”周良走到她身边,“比如,把一部分纸张进行二次压平,或者在浆液中加入一点淀粉类物质,增强纸张的韧性。”
苏锦点头:“那今天我们就先试一批。”
他们分工明确,周良负责调配浆液和调整工艺,苏锦则负责监督晾晒和平整工序。经过几次尝试,果然发现纸张的质地有所提升,尤其是加入了少量糯米浆后,纸面更加光滑,墨水也不再轻易晕染。
午后,他们将新一批纸张装订成册,又抄录了几首古诗,准备带到镇上去卖。
集市上人流如织,周良和苏锦在一处角落摆好摊位。他们带来的诗集很快吸引了几位读书人的注意。
“这纸张看起来比市面上的便宜不少。”一位年长的书生拿起一本诗集翻看,“但字迹倒是挺工整。”
“这位先生,此纸是我们自家研制的,成本低,适合日常抄写。”周良笑着介绍,“您若觉得合适,可以买回去试试。”
那书生点点头,掏钱买了一本。又有几个年轻人围过来,对诗集的内容颇感兴趣。
“这诗怎么有点不一样?”一个年轻学子指着其中一页,“这首《春江花月夜》的注解,我以前没看过。”
“这是我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整理的。”周良答道,“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意。”
众人听得连连点头,陆续有人掏钱购买。
傍晚时分,周良和苏锦数了数今日的收入,脸上露出笑意。
“看来大家接受度还不错。”苏锦道。
“是啊。”周良望向远处的夕阳,“但这只是开始。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改进,让更多人认可这种纸张的价值。”
苏锦看着他坚定的眼神,轻轻握住他的手:“无论你要走多远,我都会陪着你。”
夜幕降临,两人收拾摊位,踏上归途。街道两旁的灯火渐渐亮起,映照着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回到小院,周良在灯下翻开一本旧书,继续研究造纸术的改进方法。苏锦则在一旁整理剩余的纸张,准备明日继续制作。
“你说,如果我们将纸张做成不同的规格,会不会更好?”她忽然开口。
“什么意思?”周良抬起头。
“比如,有的用来抄书,有的专门印诗集,还有的可以做成账簿。”苏锦解释道,“不同用途,纸张的要求也不同。”
周良眼睛一亮:“这个想法很好!我们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细分产品类型。”
他立刻拿出纸笔,开始画起设计图。苏锦靠在他肩上,静静地看着他忙碌的身影。
窗外,春风拂过树梢,带来阵阵花香。屋内,烛光摇曳,映照着两个并肩而坐的人影。
这一刻,他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模样——一座属于他们的造纸作坊,一间小小的书铺,甚至……一座书院。
“等我们的纸张真正普及开来,也许还能改变整个大周的学问传播方式。”周良低声说道。
苏锦轻轻一笑:“那你可得快点做出更好的纸才行。”
周良放下笔,转头看向她,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会的。”
他伸手揉了揉她的发丝,语气坚定:“因为,有你在。”
苏锦脸颊微红,低头掩住笑意,却并未躲开他的手。
夜风轻拂,烛影摇曳,作坊内的光影交错,宛如一幅尚未完成的画卷。
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周良正要继续写下一页笔记,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周公子!”是邻居家的小孩,气喘吁吁地冲进院子,“外面……外面来了几个人,说是要买你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