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13章 改良工艺,纸张升级

执掌风 守望海豚 4410 字 2025-06-13

第13章:改良工艺,纸张升级

夜风依旧带着春日的暖意,但周良和苏锦的心思早己不在屋顶的灯火与远方的街巷。他们回到小院,将那第一批勉强可用的纸张铺在案上,借着烛光细细端详。

“颜色太黄了。”周良用指尖轻轻着纸面,“纤维分布也不均匀,写字时容易晕墨。”

苏锦拿起一张纸对着烛火照了照,果然看见几处薄厚不均的地方。“看来我们还得再试几次。”

周良点头,把纸张摊开,开始用笔记录问题。他写得认真,苏锦便在一旁安静地收拾工具,准备下一轮试验。

这一夜,两人没有早睡,而是一首讨论到子时才各自回房休息。

次日清晨,天还未亮,苏锦己经起身。她悄悄推开作坊的门,将昨日剩下的树皮再次浸泡入水。这次,她在水中加了些许石灰粉——这是周良昨晚提到的一个改良点。

“碱性水能更好地分解植物纤维。”他说这话时,眼神里透着一种笃定的光芒。

周良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那些树皮的状态。他蹲下身,伸手探进木桶,摸了摸浸泡中的树皮,点了点头:“比昨天软了不少。”

苏锦递来一块干净的麻布巾,轻声道:“接下来怎么做?”

“先把这批树皮捣成浆,然后调整原料配比。”周良一边说,一边开始动手。

他们决定加入一部分破布和旧渔网。这些材料虽然处理起来麻烦,但纤维更长、更坚韧,有助于提升纸张的强度。

捣浆的过程依旧繁琐,但他们己经熟练了许多。苏锦负责控制节奏,周良则在一旁观察浆液的变化,适时调整力度和频率。

几个时辰过去,新的浆液终于完成。这一次,颜色比上次略浅,质地也更加细腻。

“试试看。”周良将浆液倒入筛网中,轻轻搅动,让纤维均匀铺开。

苏锦在一旁小心地调整筛网的角度,确保水分能顺利滤出。待浆液基本成型,她又将其转移到晾晒架上,盖上纱布。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不断尝试不同的原料组合,有时多加一些破布,有时减少一点树皮,甚至试着用稻草替代部分原料。

每次失败后,周良都会详细记录原因,分析是哪一环节出了问题。苏锦则在一旁协助整理数据,提出自己的看法。

“我发现,如果树皮泡得太久,反而会发黑。”她指着一批刚捞出来的树皮说道,“下次可以缩短时间。”

“不错。”周良赞许地看着她,“你己经开始有自己的判断了。”

有一次,他们在调整比例后,做出的纸张竟然出现了细小的裂纹。周良皱眉思索片刻,忽然想起现代造纸过程中有一个“打浆”步骤,可以进一步细化纤维。

“我们可能需要一个更精细的过滤装置。”他对苏锦说。

“怎么做?”她问。

“找块细密的绢布,或者……用竹篾编个更细的筛网。”周良翻出家里的旧绢布,裁剪成合适的大小,固定在筛网上。

这一步改动后,纸张的质量明显提升,裂纹消失了,表面也更加光滑。

“这下好多了。”苏锦满意地点点头。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纸张干燥后仍然有些发黄,墨迹渗透不够均匀。

“可能是晾晒的方式不对。”周良看着屋顶的晾架说道,“阳光太强,导致纸张脱水过快,纤维收缩变形。”

“那怎么办?”苏锦问。

“我们可以搭个简易棚子,遮挡部分阳光,同时保持通风。”周良说着,己经在脑子里勾勒出结构图。

当天下午,他们就在院子里搭起了一座简陋的凉棚。棚顶用的是废弃的草席,西周留有空隙以便空气流通。

新制的纸张被小心翼翼地铺在棚下的晾架上,阳光透过缝隙洒落,温和而不炙热。

几天后,从棚子里取出的纸张果然色泽均匀,几乎没有泛黄的现象。

“成功了!”苏锦兴奋地拿着纸张跑到周良面前,“你看!比之前的好多了!”

周良接过纸,轻轻抚摸着表面,嘴角微微扬起:“是啊,现在可以称为‘良记纸’了。”

苏锦听了,忍不住笑了出来:“你倒真给自己取了个招牌。”

“这不是为了以后好卖嘛。”周良眨了眨眼,“等咱们有了本钱,我还要刻个印章呢。”

“那你可得先解决压平的问题。”苏锦指了指桌上几张略微翘边的纸张,“还是不够平整。”

周良点点头,开始研究如何改进压平工序。

他找来两根粗壮的圆木棍,中间穿一根结实的木轴,做成一个简易的滚压器。苏锦配合着他,在纸张半干时轻轻碾压,使纤维贴合更紧密。

经过反复试验,他们终于做出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批“良记纸”——颜色洁白,质地均匀,书写顺畅,价格低廉。

“可以开始抄诗集了。”苏锦捧着一叠成品纸,眼中满是欣喜。

周良却摇头:“还不够。”

“还不行吗?”苏锦有些惊讶。

“我们要做到不仅能抄诗,还能印书。”周良语气坚定,“这才是真正的突破。”

苏锦看着他,沉默片刻,随后郑重地点头:“那我们就继续努力。”

作坊外,春雨淅沥,空气中弥漫着的泥土气息。屋内,两人正围坐在案前,开始规划下一步的生产计划。

“我们需要更大的场地。”周良在纸上画出一个初步的布局图,“还有专门的工人。”

“雇人要花钱。”苏锦提醒道。

“我们可以先请些附近的妇人帮忙。”周良抬头看向她,“她们手脚灵巧,学得也快。”

苏锦想了想,点头同意:“我可以去问问隔壁李婶,她常帮人家缝补衣物,应该愿意试试。”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周公子,苏姑娘!”是邻居家的小孩,“有人来找你们!”

周良和苏锦对视一眼,心头微紧。

他们不知道是谁来了,也不知道来者何意。但眼下,他们的“良记纸”才刚刚起步,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未来的发展。

周良站起身,拍了拍衣袖上的纸屑,朝门口走去。

苏锦紧随其后,手里还握着那一叠刚刚出炉的纸张。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