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15章 数据之渊

执掌风 酿番茄 6714 字 2025-07-08

地狱特训的第一天,在肌肉的酸痛和汗水的浸透中拉开序幕。

仓库中央的测试场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不再是基础操控的练习场,而是模拟各种极端环境的炼狱。林风开启了场地喷淋系统,冰冷的水幕倾泻而下,瞬间将地面变得湿滑泥泞。几处关键位置铺设了细沙和碎石,模拟低附着力路段。灯光被刻意调暗,并在某些区域设置了频闪和强光干扰,模拟夜间赛道的复杂光影和突发状况。

拓海踩在升级后的“疾风”1.5上,能感觉到悬挂系统的响应更加细腻迅速。但此刻,他无暇体会升级的愉悦。林风的要求简单而残酷:在湿滑、黑暗、充满视觉干扰的环境中,完成更高难度的连续绕桩、紧急变线、以及模拟坡道上的精准制动。

“油门开度30%!保持匀速!重心下沉!注意脚下沙粒!”林风的声音通过耳麦传来,冰冷得不带一丝感情。他手持平板,实时监控着拓海的每一个动作和滑板传回的数据。

拓海咬紧牙关,汗水混合着冷水从额头流下。他努力控制着油门,在湿滑的泥地上维持着微妙的平衡。眼前频闪的灯光让他视线模糊,一个突然亮起的强光点更是让他眼前一白!脚下“疾风”的前轮瞬间压上碎石区,抓地力骤降!

“嗤啦!”滑板猛地向外侧甩去!

“松油!重心压内侧!反舵修正!”柯南的指令几乎同时响起,精准而快速。

拓海凭借本能和柯南的指引,险之又险地控制住了甩尾,但速度损失严重,心率瞬间飙升。

“反应时间0.4秒,超出安全阈值!视觉干扰下的信息处理是短板!”林风在平板上记录着,“继续!下一组,加入虚拟障碍物!”

场地边缘,几个小型投影仪启动,在拓海前方的路面上投射出虚拟的落石、坑洞甚至突然出现的“车辆”轮廓!这些障碍物转瞬即逝,考验着拓海在恶劣环境下的瞬间判断和规避能力。

训练是枯燥而痛苦的循环。摔倒、爬起、再摔倒…拓海的护肘和护膝很快沾满泥泞,左肩的伤口在一次次剧烈动作中隐隐作痛。但每一次摔倒,都让他对“疾风”在极限状态下的脾气多一分了解;每一次在柯南精准指引下化险为夷,都让他对数据与策略的力量多一分信任。

就在拓海在泥泞与光影中挣扎时,仓库的另一端,属于柯南的“圣域”终于向他敞开了大门。

林风履行了他的承诺。在仓库最深处,一扇厚重的、需要指纹和虹膜双重验证的合金门缓缓滑开,露出了后面那个让柯南梦寐以求的顶级实验室。

走进去的瞬间,即使是见多识广的工藤新一,也忍不住屏住了呼吸。

实验室面积远超想象,划分成几个功能区:

生物化学区:高级PCR仪、基因测序仪、细胞培养箱、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质谱分析仪…设备崭新锃亮,足以支撑最前沿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物理材料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材料万能试验机、高精度3D金属打印机…可以深入分析物质结构和性能。

电子信息区:多台顶配工作站、高速网络节点、信号分析仪、频谱仪、甚至还有一个小型服务器集群…这是柯南网络战场和数据分析的完美延伸。

中央工作台:集成了多个显示屏和操作终端,方便跨领域研究。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洁剂和精密仪器特有的味道。柔和而明亮的无影灯照亮每一个角落。这里的一切,都指向一个目标——解开APTX4869的奥秘。

“权限己开通。”林风的声音在实验室的广播系统中响起,“所有设备的使用手册和基础数据库都在内网服务器。耗材在右侧储备室,按需取用。安全协议必须严格遵守。这里的一切,包括你的研究日志,都处于最高级别的物理和网络隔离中。”他顿了一下,“工藤新一,这里是你的战场了。希望你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林风离开后,实验室里只剩下柯南一人。他走到中央工作台前,小手抚摸着冰冷的金属台面,感受着指尖传来的真实触感。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属于顶尖侦探和科学家的狂热与渴望。多少个日夜,他只能在阿笠博士那简陋的地下室里,用有限的工具进行着艰难的研究。而眼前这一切…是希望!是通往正常生活的钥匙!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现在还不是立刻投入解药研究的时候。Project D的职责和眼前的威胁同样重要。他需要先建立自己在实验室的工作流,并为解药研究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比如建立细胞模型、合成关键试剂)。

他坐到主控台前,唤醒系统。屏幕上弹出欢迎界面:“用户:工藤新一,权限等级:最高”。他迅速接入Project D的主网络,将情报分析工作台无缝迁移到了实验室更大的屏幕上。同时,他启动了生物区的几台基础设备,开始进行细胞培养基的配制和关键试剂的合成预约——这是为后续分析APTX4869残留代谢物和尝试逆转录实验打基础。

多线作战的序幕,在顶级实验室的加持下正式拉开。

柯南首先处理盘龙岭无人机事件的后续。他利用实验室更强大的算力和更隐秘的网络跳板,对“信天翁”公司和“宏远国际”的资金往来进行了更深入的穿透分析。线索依旧指向东南亚,但一个更具体的城市名称浮出水面:马尼拉。他将这个关键信息标记,同步给林风。

接着,他调出了林风之前提供的、关于“涂鸦构陷”案的原始资料。核心案件:慧科电子工程师王海涛因“婚外情涂鸦”被曝光,身败名裂,最终被逼自杀。资料里包含了警方(被老陈操控后)的“调查报告”、几处涂鸦的照片(内容露骨,指名道姓)、以及所谓“目击者”(身份模糊)的证词。

柯南的目光锐利如手术刀。他没有被表面的“证据”迷惑,而是从最基础的地方入手——时间线。

他首先将王海涛案发前后一个月的详细日程(从公司打卡记录、通讯基站定位、信用卡消费记录等合法公开或可间接获取的信息)进行重建。同时,他将警方报告中提到的几处涂鸦出现的时间点精确标注出来。

矛盾很快显现!

“涂鸦A出现在城西工业区仓库外墙,时间标注为X月X日晚10点至凌晨2点之间(根据清洁工发现时间推断)。”柯南喃喃自语,调出王海涛当天的手机基站定位轨迹,“当晚9点至11点,王海涛的手机信号稳定出现在城南家中基站范围内,期间有连续的家庭Wi-Fi连接记录。11点后信号消失(可能关机睡觉)。”他对比地图,城西工业区与城南住宅区首线距离超过20公里,且无当晚的出租车或网约车记录关联王海涛。

“涂鸦B出现在慧科电子园区内部员工停车场,时间标注为X月Y日清晨6点左右(保安巡逻发现)。”柯南调取园区门禁记录和内部监控(部分被警方报告称为“损坏”),“王海涛当日的门禁刷卡记录是上午7点50分。清晨6点,园区内部监控虽少,但主要出入口的监控(未被提及损坏)未捕捉到王海涛车辆或身影进入。”

一个可能是巧合,但两个关键时间点都存在明显的不在场证明?警方报告对此只字未提,或者用“目击者指认”一笔带过!

柯南心中的疑云越来越重。他立刻开始追查报告中的“目击者”。所谓的目击者证词极其模糊,只有代号(如“路人甲”、“夜班保安乙”),没有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他尝试利用人脸识别(如果有监控拍到)和通讯记录交叉比对,但如同石沉大海。这些“目击者”仿佛人间蒸发。

“伪造的证词。”柯南几乎可以肯定。他立刻将时间线上的矛盾点整理成清晰的图表,并标注了警方报告刻意忽略或模糊处理的关键信息。

但这还不够。要真正为王海涛翻案,需要更首接的证据。柯南的目光落在了那些涂鸦照片上。照片拍得很清晰,红色的喷漆大字在墙上显得格外刺眼。他放大了照片的细节,尤其是颜料的喷溅形态、边缘的晕染效果、以及在不同墙面材质上的附着情况。

“喷漆罐的品牌型号…喷射距离…当时的天气湿度…”他思索着,一个计划在脑海中形成。他需要实地勘察!去那些涂鸦现场(如果还没被清理掉),采集微量的残留颜料样本,利用实验室的设备进行成分分析,甚至尝试还原喷绘时的具体环境参数!如果能证明这些涂鸦并非出自同一人之手,或者喷涂时间与王海涛的不在场证明完全吻合,将是颠覆性的证据!

柯南将王海涛案的初步分析报告和下一步行动计划整理好,准备同步给林风和拓海。他刚站起身,实验室内部的通讯灯闪烁起来,传来林风的声音:“柯南,来一下工作区。‘疾风’的升级遇到点小问题,关于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算法,需要你的逻辑。”

“马上到。”柯南应道,看了一眼正在恒温培养箱中稳定增殖的细胞样本,关掉主屏幕上的案件资料,快步走出实验室。数据之渊深不见底,旧案的尘埃下埋藏着血泪与罪恶。而他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