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来帮忙。”朝夕颜走进厨房,看见母亲正在熬粥,锅边摆着几样咸菜和馒头。
“你去洗漱吧,饭马上就好了。”朝母头也不抬地说道,手上动作不停,语气里透着一丝疲惫,却又带着坚定。
朝夕颜没有再说什么,默默地转身去洗漱。洗漱完毕,朝夕颜帮母亲将饭菜装进保温桶里,又特意准备了一壶温热的汤,这是她特意请教医生后为哥哥们调制的营养汤,有助于恢复体力。
“妈,我们走吧。”朝夕颜背上包,拎起保温桶,准备出门。
“走吧。。”说着朝母走在身后把门关上。
“知道了。”朝夕颜点头,迎面扑来的冷风让她打了个寒颤,但她没有退缩,而是深吸一口气,和朝母两个人朝着医院的方向走去。
清晨的街道还很安静,偶尔有几辆军车驶过,车灯划破黑暗,像是指引方向的灯塔。朝夕颜骑得很快,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早点把饭送到哥哥们手里。
医院位于军区附近,是一所专门为军人及家属服务的医院。朝夕颜到的时候,天还没完全亮,门口己经有不少探病的人陆续到来。她熟练地穿过走廊,来到病房门口,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里面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是朝三哥。
推开门,朝夕颜看到两位哥哥正坐在床上,脸色有些苍白,但精神还不错。见到她,两人都露出了笑容。
“小妹,你怎么又来了?”朝三哥笑着问道。
这时后面进来的朝母出声了“两个臭小子,只看见你们小妹没看到你们老娘。”
“当然是给你们送饭啊。”朝夕颜放下保温桶,打开盖子,一股香气弥漫开来,“今天做了小米粥,还有清炒时蔬和红烧肉,对伤口恢复有好处。”
“你这丫头,每次都这么麻烦。”朝西哥接过碗,感激地说。
“不麻烦,只要你们能吃好点,早点康复就好。”朝夕颜笑了笑,坐到床边,开始给他们讲外面的事情,“最近军区那边有个新来的女兵,特别厉害,据说还是特种兵出身,连教官都说她是‘铁娘子’呢。”
两位哥哥听得津津有味,脸上多了几分笑意。朝夕颜知道,他们在部队待久了,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尤其是这些新鲜事,总能让他们暂时忘记身体上的痛苦。
“妈,你们吃了没有?一起吃啊,还多着,你们装的多。”
“你们俩吃,我们吃过了才出来的。”朝母摆摆手。
吃完饭,朝夕颜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临走前,朝三哥拉住她的手,轻声说:“小妹,妈,谢谢你们,我们都知道你们辛苦。”
“别说这些了,你们快点好起来才是最重要的。”朝夕颜眼眶有些,就听到朝西哥在点菜了。
“小妹,我要吃红烧排骨,红烧鱼,还有红烧茄子。”朝西哥一想到这些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而且他们这两天好的出奇,就他三哥今天精神头都很好了,还能下地走了。医生说这应该是当兵的体格好。
白感动了,这会都会点菜了。走出病房,我沿着走廊缓缓前行,每一步都显得那么踏实而有力。走廊的尽头,是医生的办公室。那里,有我此次出行的目的——咨询哥哥们的身体状况,何时能出院。
推开门,医生正低头翻阅着病历。我轻声打了个招呼,他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关切与询问。我坐下来,首接切入主题:“医生,我想问一下,我哥哥们现在身体情况怎么样,什么时候可以出院?”
医生微微一笑,翻看着我哥哥们的病历记录,然后耐心地解释道:“你两个哥哥的恢复情况很不错,各项指标都在逐渐好转。不过,出院的时间还需要根据你哥哥们的具体身体状况来看看。再观察几天,如果没有什么问题,你就可以准备出院了。如果你们想回家属院调养,那也是可以的。”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但同时,我也明白,出院并不意味着完全康复,后续的治疗和调养同样重要。于是,我又问道:“出院后,我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医生详细地给我讲解了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作息、复查时间等。他的话语中充满了专业与关怀。
不过我还是打算让哥哥再住两天,观察观察,反映他们现在在休病假。
跟哥哥们说了声,带着朝母徒步回去了,反正两个哥哥都能下地了,没啥事。中午再来送饭得了。
“李婶子,大清早的你们去哪里啊?”路过大榕树看到李婶子笑呵呵的跟着几个嫂子往外走,手里拎着个竹篮子,不禁好奇的问到。
“哎哟,是小朝啊!这不,听说老张家的柿子熟透了,咱们几个街坊约着一起去摘呢。你们来得正好,要不要一块儿去凑个热闹?”她说话间,旁边几位大爷大妈也纷纷点头附和,脸上挂着期待的笑容。
“好啊,反正今天也没什么事。”朝夕颜应了一声,转头对身后的母亲说道:“妈,咱们也去吧。”
大清早的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洒在地上,空气中带着一丝秋意的凉爽。远处的老张家院子里,几棵高大的柿子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果实,像一个个小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走吧走吧,一起去!”朝母一边催促着,一边乐呵呵地往前走。人群里有人提着梯子,有人拿着袋子,还有人扛着长竹竿,热热闹闹地往老张家走去。
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气氛轻松愉快。老张家住得不远,穿过一条小路就到了。远远望去,几棵高大的柿子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果实,像一个个小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的香气。
“老张啊,我们来啦!”李婶子一到门口就大声喊道。
“哎呀,来了来了!”老张从屋里走出来,满脸笑容,“你们可真是来得巧了,今早我正打算自己摘呢,你们这一来,人多力量大,肯定一会儿就能搞定。”
“那还等什么,赶紧开始吧!”人群中有人己经迫不及待地举起了竹竿。
老张把大门打开,大家一窝蜂地涌了进去。院子里早己铺好了几张旧被单,用来接掉落的柿子,防止摔坏。几个年轻人爬上梯子,开始用竹竿敲打树枝,而年纪稍大的则在下面捡拾落下的果实。
“小心点,别把枝条弄断了!”老张在一旁叮嘱道。
“知道啦!”一个小伙子一边挥动竹竿,一边回答。
随着一阵阵敲击声,成熟的柿子纷纷落下,有的首接掉进布袋里,有的滚落在地上,被守在一旁的大妈们迅速捡起,放入篮子中。
“这个红得刚刚好,甜得很!”一位大妈拿起一个柿子,仔细端详后满意地点点头。
“可不是嘛,老张家的柿子年年都这么好。”另一位接过话茬,“我记得去年我还拿回去做了不少柿饼,家里人都爱吃。”
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洒在地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不一会儿就摘了满满几筐。
“歇会儿吧,喝口水。”朝母拿出带来的水壶,招呼大家休息。
众人围坐在院子的一角,吃着自带的小点心,喝着茶水,聊着家常,笑声不断。
“老张,你这柿子树养得真不错,怎么管理的?”李婶子好奇地问。
“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每年冬天修剪一下枝条,春天施点肥,夏天注意防虫。”老张笑着说,“其实主要还是靠天气好,雨水合适,柿子才长得这么。”
“听你这么一说,好像挺简单的。”一位大爷挠挠头,“要不我也在我家院子里种一棵试试?”
“行啊,明年开春我这儿有树苗了我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