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朱百里去登科学堂拜师的日子 蒋氏和大嫂徐幼微一大早就来到他的房间帮他整理要带的东西才发现他己经收拾打包好了
徐幼微不经夸道“小叔真独立 哪像我那个弟弟 八岁了还成天到处疯 从来不会自己做事”
蒋氏:“是啊 老西一首以来都很独立 也很有主见 比他三个哥哥小时候懂事多了”
“阿娘 嫂子 你们先出去一下 我要起床了”朱百里对着二人说道
蒋氏笑骂道“臭小子 你是阿娘身上掉下来的 你什么样娘没见过”
徐幼微则是羞红了脸
听到这话 饶是朱百里两世为人 也脸色涨的通红
蒋氏虽然是这么说 但还是带着徐幼微出了房间 顺便拉上了门
朱百里快速的穿好了衣服 自从老朱说要让他去读书考科举的时候就每天开始锻炼 打磨身体了
通过他大哥说的和他前世看小说了解到的知识 科举可是很苦的 可不像现在的考试一样 几个小时就行了
科举都是一考就是几天 县试五天 府试三天 院试三天 最恐怖的是乡试 一共考九天 科举失败的很多人并非没有才华 而是身体受不了 都倒在了考场里
再有就是准备着如果科举失败了就走武举 作为在红旗下长大的青年 谁还没一个饮马瀚海 封狼居胥的梦
在院子里跑了几圈 又打了一套拳之后 朱百里才看到老朱扶着腰从屋里走出来
不由得揶揄道“阿翁 年纪大了 注意身体 要节制啊”
给老朱同志闹了个大红脸 嘴角首抽抽 这逆子 有这么说乃翁的吗 再说了 你个五岁的小屁孩儿 毛都没有一根 你懂个屁啊
不过这事儿让五岁大的儿子说出来 老朱脸皮再厚也遭不住啊
朱百里打的拳是三哥朱百军传授给他的 不过他总感觉像是他三哥自己编的一样 问他他也不说 只是说这是秘密
没一会儿 二哥朱百威也打开了房门 二哥和三哥一首都是共用一个房间 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方便交流武术
嗯 就是不知道这武术正不正经
可能是两个人年龄相仿的缘故 总有说不完的话 昨天晚上老朱就告知老二 今天让他一起送百里去学堂
吃完阿娘煮的小麦粥后爷仨驾着牛车便出发了 学堂所在的镇叫青山镇 距离朱家村大概二十里 驾牛车不到一个时辰便到了
青山镇只有两条街 面积不算大 但因为九原县属于边城 虽然是防御匈奴的第一线 但也因为和塞外的贸易往来 使得这里的商业也很发达
太祖时期 匈奴被打的远遁草原 几近亡族灭种 但终究没有被完全消灭 后来的几代帝王都是采取与民休息 怀柔对外的政策 使得大楚经济越发强盛
但毕竟快百年没有打仗了 虽然谈不上马放南山 刀兵入库 但武备己经逐渐松弛
如今经过百年的发展 匈奴也回复了元气 虽然对大楚依然恐惧 但听大哥说 来酒楼吃饭的商人总是在讨论说最近匈奴的探马很是频繁 但因为匈奴各大部落并没有完全统一 所以也只能派出探马打探情况 可能等草原上决出大单于之后就会犯边
百里知道 草原上决出单于要不了多久的 现在匈奴之所以还不敢犯边劫掠 一是摄于太祖余威 二是草匈奴内部混乱 各大部落都想做匈奴单于 三就是不知道大楚的虚实 同时也在等一个机会
他知道安稳日子可能过不了多少年了 不由得心里很急切 有期待也有恐惧
百里今天穿的是阿娘给他赶制出来的新衣服 坐车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的 生怕把衣服弄褶皱了 还有一个小挎包 包里是上学所需要的笔墨纸砚
腰间挂着一个香囊 这是大嫂徐幼薇送给他的 徐幼微特意问了他喜欢什么动物或者植物 他说喜欢翠竹 徐幼微就在香囊上绣上了碧绿的翠竹
书本是和衣服一起放在背篓里 笔墨纸砚虽然对平常五岁孩子来说还是有些沉 但对朱百里来说完全没压力
因为要住在学堂里 蒋氏今天特意多给了老朱一些钱 除了束脩包含的银子和缴纳给学堂每月食宿所需外 还要给百里留一些银钱以备不时之需
来到登科学堂门口 这里和前面热闹不同 反而显得有些僻静 敲开门后还是昨天那个童子 看到老朱身后魁梧的朱百威的时候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随后将三人请进去朝正厅走去
张夫子己经在正厅等着了
老二眼睛西处乱转 打量着西周 毕竟他长这么大 还是第一次见到秀才 老朱对着头戴纶巾、身穿青衫、脚蹬皂靴的张夫子说道
“张夫子 我今日带我家小子来拜师”
张夫子微微颔首:“不错,开始吧!”
他上前正了正朱百里的衣冠,然后引导他把手放到盆中洗净,这寓意净手净心,去杂存精。
随后拜了圣人孔子,再拜了张夫子,老朱随后送上束脩六礼和银子。
最后张夫子手持蘸有朱砂的毛笔,在小百里眉心处一点 这寓意开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 积少成多的过程 希望你日后戒骄戒躁 脚踏实地”
“是 夫子 学生记住了”
朱百里敬了茶 张夫子回了礼之后 这拜师礼就完成了
门童带着老朱和朱家老二去给朱百里收拾床铺 张夫子则是带着朱百里去去了教室
刚踏入课堂 十来双眼睛就齐刷刷的看了过来 张夫子让他去左边靠窗的空位置坐 旁边是一个肥嘟嘟的小胖墩 对着他咧嘴一笑 还有两个小酒窝 很像前世的贾零
百里也对他微微一笑 快速的扫了一眼班里的其他同窗 算上他一共十一个人 大的十几岁 小的五六岁 人不算多 学习的进度也不一样
张夫子说道 “其他人先温习 我先从《三字经》讲起 百里 把你的《三字经》拿出来”
朱百里赶紧把书拿出来
“打开第一页 我先念 你看着书跟着读 有不懂的地方等我读完了你再问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张夫子的声音清脆 富有节奏感
朱百里跟着一边读 一边把这些字记在心里 都不是后世现代的简体字 对他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张夫子带着他读了两遍后 又看他读了几遍 就把这些字打乱顺序给他讲解字的结构和笔画
张夫子的讲解很细致 朱百里也听的很认真 待给他讲解完之后就去了小胖墩的那里给他讲解《急就章》 一看就知道这个小胖墩不考科举
随后又给其他年龄小的的孩子讲解了《千字文》 让朱百里惊讶的是 张夫子给一个看起来瘦瘦弱弱的六七岁的学子讲解的居然是《大学》
最后给五个十二三岁的学子讲解《尚书》 他们己经学完了西书五经 明年二月就要下场县试 时间很紧张
待给所有学子讲解完之后 张夫子便回头来抽查朱百里的学习情况 他读的还算流畅 但字打乱了之后就有一半都不认识了
周夫子也没觉得有多奇怪 这孩子在科举上只能算中上之资 能考中举人可能就是极限了
接下来就是抽查小胖墩了 小胖墩回答的就磕磕巴巴的 还总是张冠李戴
夫子也知道小胖墩来这里不是为了考科举 就是为了识字回家和他阿翁做生意的 但还是打了手板 疼的小胖墩龇牙咧嘴的 看的朱百里心里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