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5章 大哥成亲

成亲前的第三天 大哥就从县城里回来了

朱家村距离县城不算近 大概有六十里 相当于现在的二十五公里左右 得提前回来请邻居帮忙 成亲当天需要村里人自己带着碗筷来帮忙

七天时间转眼而过 今天一早 大哥就早早的起来了 没一会儿 媒人也来了 百里和萱儿也早早的就起来了 今天全家人都穿上了新衣服

二哥三哥都是一身干练的黑色劲装 大哥则是穿着婚服 这个时期普通百姓的婚服称为“深衣”?

深衣的特点是交领右衽 衣裳连属 被体深邃 其实在战国时期深衣就开始盛行

到了大楚,这种服饰形式依然广泛使用 全场最靓的仔要属萱儿 因为只有她穿的是丝织的 其他人都是麻布衣服 包括小百里 要问为啥 问就是她是团宠

大楚的衣服材料主要包括丝织品、麻织品和毛织品 还有部分棉衣 这棉衣也是太祖的功劳 不过并未普及全国 只有在一些达官显贵和富商巨贾家中才见得到

丝织品在大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些丝织品不仅质地优良,而且工艺精湛 不过丝织品价格同样不菲 普通人家是消费不起的

麻织品是大楚普通人民群众的主要衣料。麻织品使用苎麻、苘麻、亚麻等麻杆的茎皮纤维纺织而成,适合制作夏季衣料。

毛织品主要使用羊毛或其他动物绒毛纺织而成,常见于边疆草原部族地区。虽然中原内地的毛织品数量不多,但质量同样很好

一会儿的功夫 老朱就驾好了牛车 大哥胸前也戴好了大红花 媒人 大哥 二哥 三哥还有旁边邻居家大牛他阿娘就一起出发去接亲去了

这时候的农家可不像电视里那样高头大马 八抬大轿 吹吹打打的去接亲

虽然老朱家作为村长之家也能勉强负担的起 但老朱家可不止一个儿子

没一会儿的功夫 村里人也陆陆续续的来了 除了村里德高望重的几个老人以外 其他人都是一家出一两个 有的带着碗筷 有的带着锅

得益于太祖的穿越 这个时候己经有了炒菜了 提前给镇上王屠夫定好的半扇猪肉也送来了

很快 所有人都在百里母亲的指挥下忙碌了起来 这时候最闲的就是小百里和萱儿了 小百里还好 上辈子比这个热闹的场景可多了 这和上辈子那些酒宴比起来 就是小巫见大巫 但萱儿可不一样 她啥时候见过这么热闹的事儿 蹦蹦跳跳的 一会儿跑到这里问一下 一会儿跑到哪里摸一下 许是玩累了

跑到小百里边上糯糯的喊道

“西锅 你带我去河里抓鱼好不好”

百里看了看她那一身碧绿色的丝织衣服 又看了看自己这一身青色书生袍 果断摇头拒绝

申时左右 一群小鼻涕虫急急忙忙的跑过来 一边跑一边喊

“哦 新娘子来咯 哦 娶新媳妇儿了”

听到声音 院子里忙活的人纷纷走出院子去看 没一会儿的功夫 大哥就驾着牛车来到了院门口 扶新阿娘子跨过火盆 在一个族老的主持下拜了天地 送入了左侧的厢房 但站在旁边的却是深深的皱了一下眉头 恰好这一幕被三哥百军给看到了 于是走过来问道

“老西 怎么啦 皱着个眉”

百里摇头说没事儿 但心里却在嘀咕刚刚看到的一幕:这位大嫂的娘家怕是比想象中更难对付啊 好歹也是村长之家 女儿出嫁都没给做一套像样的衣服

大嫂穿的衣服己经洗得发白 他还看到袖口有两个补丁 更没有一点嫁妆 好在大哥是个疼人的 要是遇到其他人家 指不定受什么样的欺负

百文的喜宴摆了二十多桌 村里每户人家都只来了一两个 虽说是村长家 但可不是啥大户 酒宴过后 来帮忙的邻居就带着各自的碗筷陆陆续续的回去了

只有正房里面传来老朱夫妻俩断断续续的聊天声 老二和老三在院子里呼呼的打拳 萱儿还是和阿翁阿娘睡一个房间

小百里躺在木制的床上 思绪万千 大哥不考科举了 二哥三哥听说等到了18岁就要考武举 那老爹肯定就要让我考科举

我上辈子虽然语文好 但毕竟是理科生 而且现在的文字还是繁体字

听大哥说 他夫子曾说过太祖曾经想改革简化文字 但却没能推行下去 阻力太大 儒家和朝廷大臣都极力反对

其实谁都不知道 小百里力气很大 虽然算不上天生神力 但他现在的力量就己经相当于一个成年男人的力量了 他们老朱家男人可能除了大哥百文以外全都是大力士

自己不想种地 看来只能边科举边锻炼身体 学习武艺 实在走不通科举就走武举 想着想着就睡了过去

第二天百里是被三哥从床上提起来的 说今天大嫂要给阿翁阿娘敬茶 他们都要到场 等他洗漱好到了正房之后 除了大哥大嫂萱儿其他人都到了 萱儿不用说 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

没一会儿 大哥带着大嫂走了进来 大嫂落后了大哥半个身位 小百里看到这不禁对他这个大嫂高看了一眼 大哥大嫂从二哥手里结果茶水给二老敬了茶 大嫂分别对着他们叫了一声 二叔 三叔 小叔

这是百里第一次见到大嫂的样子 怎么说呢 不是那种一眼就让人感觉惊艳的 但很耐看 瓜子脸 身高大概一米五八左右 就是脸色有些蜡黄 明显营养不良

现在是六月 还没到秋收的季节 一大家人吃完饭后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纳凉聊天

老朱同志咳了两声后开口说到

“老大 如今你也成家了 老二老三要走武举的路子 但咱们家可不能全是一群莽夫 我准备把老西送到镇上刘夫子的私塾去读书

将来考个功名 不但能免了咱家的徭役和赋税 以后走出去人家也能高看咱们家一眼 就是老二老三都到了相看的年纪了 如果把老西送去读书 家里可能要困难一些了”

“阿翁 你说得对 俺看老西是个聪明的 俺不着急相看 等俺再锤炼两年功夫 肯定能考个武秀才 到时候再相看也不迟”老二说道

“阿翁 俺觉得二哥说的对 俺也是这么想的 俺可没想着找媳妇儿” 老三也赶紧说道

“老大 老大媳妇 你们觉得呢” 听到二儿子三儿子这么说 老朱老怀欣慰 转头对老大和老大媳妇问道

“阿翁 孩儿听你的 而且现在我在酒楼里干活 一个月也有西百文钱 你就放心的送老西去读书吧 孩儿读了这么多年都没考上己经觉得对不起阿翁阿娘了 现在更不会反对阿翁了” 老大回答道

“阿翁 媳妇儿听相公的” 大嫂徐氏也回答道

而小百里 全程坐在他阿娘的旁边 完全没人问问他的看法 嗯 也不用问 就算他反对也没用 只有小萱儿脆生生的问道

“阿娘 我能不能也去读书啊”

蒋氏满脸慈爱的回答“小萱儿乖 女孩子是不能去学堂读书的 那里面全都是男孩子 你要是想学 回头长大点让你大哥教你好不好?”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