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二十三章 墨池幽影

执掌风 雲影流光 3840 字 2025-05-03

大宋景祐年间,江南州府乌程县有一奇景——城西白崖山下,有一泓深不见底的墨色水潭,唤作墨池。传闻每逢月圆之夜,墨池便会泛起幽蓝荧光,隐约可见池底有亭台楼阁若隐若现,更有丝竹之声袅袅传来。然而,近百年来,但凡靠近墨池的人,不是离奇失踪,就是神志不清,久而久之,墨池便成了当地人避之不及的禁地。

城中有一书生名唤沈砚,出身贫寒却痴迷书画,尤其擅长画山水。一日,他在市集偶遇一位白发老翁,老翁在街边摆着画摊,摊上却只有一幅空白绢布。沈砚驻足良久,忍不住问道:“老伯,您这空白画卷,有何妙处?”老翁抚须一笑:“此乃灵绢,遇有缘人自会显真容。公子印堂隐有墨气,与这绢布倒有几分渊源。”说罢,竟将空白绢布赠予沈砚。

当夜,沈砚将绢布铺于案头,油灯忽明忽暗间,绢布上竟缓缓浮现出一幅墨池的图景,池中楼阁清晰可见,连池边一株歪斜的古柳都与传闻中别无二致。沈砚心中大震,认定这是天赐机缘,决心前往墨池一探究竟。

次日,沈砚背着画具,独自踏入白崖山。山路崎岖,杂草丛生,行至晌午,忽见前方雾气弥漫,隐约露出一角飞檐。走近一看,竟是一座破败的祠堂,匾额上“墨仙祠”三字己斑驳难辨。祠堂内蛛网密布,供桌上却摆着崭新的香烛,一尊身着墨袍的仙人塑像端坐其中,面容模糊,唯有一双眼睛栩栩如生,似在凝视着来人。

沈砚正要细细打量,忽听身后传来环佩叮当之声。转身望去,一位身着水墨长裙的女子正盈盈而立,发间别着一支墨玉簪,手中捧着一卷画轴。“公子为何擅闯禁地?”女子声音清冷,却似有一丝好奇。沈砚连忙行礼,将灵绢之事如实相告。女子闻言,神色微动,“既如此,公子随我来。”

女子领着沈砚绕过祠堂,穿过一片竹林,眼前豁然开朗。墨池近在眼前,水面如墨玉般沉静,倒映着阴云密布的天空。女子指着池边一块青石道:“此处可窥见池底幻境,但切记,不可轻信所见。”沈砚依言坐下,凝神望向池水。

片刻后,墨池泛起涟漪,池底景象逐渐清晰:一座巍峨的宫殿矗立水中,琉璃瓦在微光下泛着冷色,殿中走出一位青衣女子,怀抱古琴,容貌竟与眼前的水墨女子有七分相似。更奇的是,殿内墙上挂满画卷,每一幅都似有生命般流转变化。

沈砚看得入迷,忍不住取出笔墨,将所见之景描绘下来。画着画着,他忽觉手中毛笔变得沉重,低头一看,笔尖竟渗出黑色血水。再抬头时,水墨女子己不见踪影,西周雾气大盛,隐约传来阵阵呜咽。

“公子留步!”一道急切的女声从雾中传来。沈砚转身,见一红衣女子手持灯笼奔来,“快随我走,此处危险!”红衣女子面色苍白,眼中满是恐惧。沈砚犹豫片刻,还是跟着她快步离开。

行至一处山洞,红衣女子才停下脚步。“我乃墨池守灵人,方才那女子是墨池中的画妖。百年前,一位画师为求画技精进,与画妖做交易,以魂为引,将自己困于池中幻境,画尽世间百态。从此,墨池便成了画妖魂魄的陷阱。”红衣女子娓娓道来,“公子手中灵绢,应是那位画师所留,意在寻找有缘人解救他。”

沈砚大惊,忙问解救之法。红衣女子取出一枚朱砂印章:“需以至纯之墨,在灵绢上画出破境之图,再以鲜血为引,方能唤醒画师。但此过程凶险万分,画妖定会全力阻拦。”

当夜,沈砚在山洞中铺开灵绢,以朱砂墨起笔。刚勾勒出墨池轮廓,洞外便传来阵阵阴风,画妖的声音在西周回荡:“沈公子,何苦执着?留在幻境中,你将成为画坛圣手,享尽荣华。”沈砚不为所动,继续挥毫。突然,洞顶垂下无数墨色藤蔓,缠住他的手脚。红衣女子奋力挥动宝剑,为他斩断藤蔓。

激战中,沈砚的手被藤蔓划伤,鲜血滴在画纸上。奇迹发生了,灵绢上的墨池图景竟化作一道旋涡,将他吸入其中。沈砚只觉天旋地转,待稳住身形,发现自己己置身池底宫殿。那位青衣女子正抚琴而立,身后的画师形容枯槁,被锁链困在画壁之上。

“你终于来了。”画妖停下抚琴,“可惜,你救不了他。”话音未落,殿中画卷纷纷化作怪物,张牙舞爪扑来。沈砚握紧手中画笔,想起红衣女子的话,将心中所想化作笔下丹青。神奇的是,他画出的山水竟化作实体,与怪物们展开搏斗。

经过一番苦战,沈砚终于接近画师。他咬破手指,将鲜血滴在画师眉心,同时在灵绢上画出一轮烈日。光芒闪过,画师身上的锁链寸断,画妖发出凄厉的惨叫,化作一缕青烟消散。

墨池恢复平静,沈砚与画师被一道光芒托出水面。红衣女子早己在岸边等候,原来她正是画师的妹妹,百年前为守护兄长,自愿成为守灵人。沈砚将灵绢交还给画师,画师望着绢布上自己未完成的画作,老泪纵横。

此后,墨池不再有怪异之事,白崖山重新热闹起来。沈砚与画师结为忘年交,常来墨池边写生。据说,有人曾在月圆之夜,看见沈砚的画作在墨池上空流转,宛如天上星河。而那幅见证了一切的灵绢,被收藏在墨仙祠中,成为乌程县流传千古的传奇。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