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和萧逸尘动了归隐的念头,本想着先悄悄筹备,待一切妥当后再悄然离开京城。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他们即将归隐的消息不知通过何种途径,在京城迅速传开,一时间,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
消息传出的第二天清晨,王府门口便聚集了许多百姓。这些百姓来自京城的各个角落,有年迈的老者,拄着拐杖,在家人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赶来;有年轻力壮的汉子,放下手中的生计,匆匆赶来;还有天真无邪的孩童,在父母的带领下,眼中满是焦急与不舍。他们的脸上都带着同样的神情,那便是对苏瑶和萧逸尘的深深眷恋与不舍。
人群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到王府门前。他曾是苏瑶在济世堂行医时的一位病人,多年前身患重病,四处求医无果,几乎绝望。是苏瑶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将他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从那以后,老者便对苏瑶感恩戴德,视她为再生父母。
老者声音颤抖,满含深情地对着王府大门说道:“苏姑娘啊,您可不能走啊!您走了,我们这些百姓可怎么办?京城中像我这样被您救过性命的人不计其数,您是我们的大恩人呐!”说着,老者眼眶泛红,声音哽咽,周围的百姓也纷纷附和,一时间,“苏姑娘,别走”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萧逸尘在朝堂上也听闻了这个消息。原本一场平常的议事,大臣们却无心讨论政务,纷纷提及苏瑶和萧逸尘归隐之事。一位平日里刚正不阿的大臣站起身来,对着皇帝和萧逸尘说道:“王爷,苏姑娘医术精湛,心怀苍生,在疫病肆虐之时,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疫区救治百姓,才使得京城周边的百姓得以平安度过那场灾难。王爷您更是在朝堂上多次力挽狂澜,为大楚的稳定和繁荣立下汗马功劳。如今,京城的百姓离不开苏姑娘的妙手仁心,大楚的朝堂也离不开王爷您的英明决断啊!”
这位大臣的话得到了众多大臣的赞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苏瑶和萧逸尘为京城百姓、为大楚所做出的贡献。朝堂上的气氛变得热烈而凝重,众人都希望能留下这对造福百姓的情侣。
苏瑶在王府内,听到外面百姓的呼喊声,心中五味杂陈。她走到门口,看着眼前这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眼眶不禁了。这些百姓的面容,或质朴,或沧桑,但此刻都写满了对她的不舍和依赖。她想起了那些在疫病中挣扎的百姓,自已曾与他们一同面对生死考验,那些痛苦与希望交织的日子,让她与百姓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萧逸尘从朝堂赶回王府,看到眼前的场景,心中亦是百感交集。他走到苏瑶身边,握住她的手,感受到她内心的纠结与挣扎。百姓们的挽留,让他们深知自已在这片土地上的重要性,也明白肩上的责任之重。
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挤到前面,眼中含泪说道:“苏姑娘,您还记得我的孩子吗?去年孩子突发重病,是您妙手回春,救了他的命。我们全家都感激您,要是您走了,以后孩子再有个头疼脑热,我们可找谁去啊?”说着,怀中的孩子也似乎感受到了气氛的凝重,“哇”地一声哭了起来,伸出小手想要苏瑶抱。
苏瑶接过孩子,轻轻哄着,泪水再也忍不住,顺着脸颊滑落。这一刻,她深刻地意识到,他们的决定不仅仅关乎自已的幸福,更牵动着无数百姓的心。百姓们的声声挽留,如同千斤重担,压在他们的心头,让他们难以迈出归隐的那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