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萧逸尘与苏瑶如隐匿在黑暗中的猎手,悄无声息却又高效地行动着。萧逸尘凭借在军中的威望,秘密召集了一批忠诚可靠的将领,向他们透露了楚丞相的叛国行径,这些将领们听闻后,无不义愤填膺,纷纷表示愿意追随萧逸尘,为保卫国家铲除奸佞。
苏瑶则利用自已医女的身份,穿梭于京城的大街小巷,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她以治病救人之名,不动声色地向那些曾与楚丞相府有过交集的人打听消息。在这个过程中,她结识了一位曾在楚丞相府中做过杂役的老者。老者因不满楚丞相的所作所为,早已离开丞相府。苏瑶耐心地倾听老者的讲述,从他口中得知了楚丞相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交易地点和联络方式。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汇聚到萧逸尘和苏瑶手中。这些证据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匕首,直指楚丞相的要害。然而,他们也清楚地知道,楚丞相绝非等闲之辈,他必定已经察觉到了危险的逼近,正在暗中谋划着应对之策。
决战前夕,京城的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一触即发。萧逸尘与苏瑶在王府的密室中,再次仔细梳理着所有的证据。密室里烛光摇曳,映照着他们坚定而严肃的面庞。
“逸尘,这些证据已经足够让楚丞相伏法了。”苏瑶指着桌上堆积如山的信件、账本和证人证词说道。萧逸尘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寒光:“没错,但楚丞相在朝堂上党羽众多,我们必须确保在呈交证据时,他无法狡辩,也无法逃脱。”
两人商议决定,在次日早朝时,由萧逸尘亲自在朝堂上揭露楚丞相的罪行。为了防止楚丞相狗急跳墙,萧逸尘提前安排了亲信在朝堂内外严密布防,一旦楚丞相有任何不轨举动,便立刻将他控制。
夜晚,萧逸尘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明日的朝堂对决,不仅关乎他个人的生死荣辱,更关乎大楚的国运兴衰。他想起了战场上那些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想起了京城中那些安居乐业的百姓们,他暗暗发誓,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将楚丞相绳之以法,还打出一个太平盛世。
苏瑶似乎察觉到了萧逸尘的不安,她轻轻握住他的手,温柔地说道:“逸尘,别担心,我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困难,这次也一定能成功。我会一直在你身边。”萧逸尘转过头,看着苏瑶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握紧苏瑶的手,点了点头。
次日清晨,天色微亮,萧逸尘和苏瑶早早地起身,精心准备。萧逸尘身着朝服,腰佩长剑,英姿飒爽,气势不凡。苏瑶则陪伴在他身边,眼神中充满了鼓励和信任。
两人来到朝堂,此时朝堂上已经聚集了众多大臣。大臣们见萧逸尘和苏瑶进来,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有些人已经察觉到了今日的不同寻常,脸上露出了紧张和担忧的神色;而楚丞相的党羽们,则眼神闪烁,试图掩饰内心的不安。
楚丞相站在人群中,表面上神色平静,心中却忐忑不安。他已经得知自已的一些秘密被泄露,但他还心存侥幸,妄图在朝堂上抵赖。他暗中观察着萧逸尘的一举一动,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找到破绽。
随着一声“皇上驾到”,皇帝步入朝堂。众人纷纷跪地行礼。皇帝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视着下方的群臣,察觉到了朝堂上异样的气氛。
“众爱卿,今日早朝,可有要事启奏?”皇帝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萧逸尘深吸一口气,向前一步,单膝跪地:“陛下,臣有要事启奏。事关大楚的安危,请陛下允许臣揭露楚丞相的叛国罪行!”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楚丞相脸色骤变,他强装镇定,大声喝道:“萧逸尘,你休要血口喷人!你有何证据,竟敢污蔑老夫?”
萧逸尘冷笑一声,站起身来,向身后的侍从示意。侍从立刻呈上一个装满证据的箱子。萧逸尘打开箱子,将里面的证据一一展示在众人面前,并详细地讲述了楚丞相与敌国勾结的种种罪行。
皇帝听着萧逸尘的陈述,脸色越来越阴沉。楚丞相见状,心中大骇,他试图狡辩,但在铁证如山的证据面前,他的话语显得苍白无力。
朝堂上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一场关乎大楚命运的决战,正式拉开了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