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天空一如既往地湛蓝,街头巷尾却被一种凝重压抑的气氛所笼罩。街头巷尾,人们三两成群,神色慌张地议论着,话语里满是对未知的恐惧与担忧。茶馆里,说书先生一拍醒木,大声宣布:“各位看官,最新消息,大楚边境战火重燃,敌军来势汹汹呐!” 这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
在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近乎窒息。皇帝高坐龙椅,眉头紧锁,目光扫视着下方群臣。大殿两侧,文武百官们交头接耳,神色各异。有的满脸焦虑,不时低声叹气;有的则面色凝重,眼神中透露出对局势的担忧。
“众爱卿,如今边境战乱,敌军进犯,诸位有何良策?”皇帝的声音打破了朝堂的喧闹,威严中带着一丝疲惫。
话音刚落,一位身着蟒袍、身形魁梧的武将大步出列,单膝跪地,声如洪钟:“陛下,臣以为应立即出兵,给敌军迎头痛击!我大楚将士,个个英勇善战,岂容外敌肆意践踏我疆土!”此人正是主战派的代表,镇远大将军李毅。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斗志,一时间,不少武将纷纷附和,大殿里响起一阵赞同的声音。
然而,话音未落,一位文官模样的大臣从队列中缓缓走出,他身形清瘦,脸上带着几分儒雅,却又透着一股执拗。此人正是楚丞相,只见他不紧不慢地行了一礼,然后缓缓说道:“陛下,臣以为此时不宜贸然出兵。战争一起,生灵涂炭,百姓受苦。不如先派人前去议和,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楚丞相的声音不高,但在朝堂上却清晰可闻,主和派的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两派意见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朝堂上瞬间陷入了激烈的争论之中。主战派认为只有通过武力才能捍卫国家尊严,击退敌军;而主和派则担心战争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主张以和为贵。双方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整个朝堂乱成了一锅粥。
萧逸尘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双方的争论,神色凝重。他的心中,早已有了自已的想法。作为皇室宗亲,他深知国家的安危责任重大,也明白这场战争的复杂性。但他坚信,一味地求和只会让敌军更加嚣张,只有主动出击,才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陛下,臣赞同出兵。”萧逸尘终于开口,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敌军此次进犯,显然是有备而来。若我们一味求和,只会助长他们的气焰,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我大楚军队训练有素,士气高昂,此时正是捍卫国家尊严,保家卫国的时刻。”萧逸尘的话语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让不少大臣暗自点头。
楚丞相听了,脸色微微一变,他上前一步,反驳道:“萧王爷,战争岂是儿戏?一旦开战,胜负难料。况且,我军粮草储备是否充足,兵力是否部署得当,都需要仔细考量。贸然出兵,只怕会陷入被动。”
萧逸尘看着楚丞相,目光坚定:“楚丞相所言虽有道理,但如今敌军已兵临城下,我们已没有太多时间犹豫。粮草和兵力,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加紧筹备。而士气,此刻正是我军最旺盛之时,若此时不出兵,只怕会挫伤将士们的锐气。”
双方你来我往,争论不休。皇帝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愈发凝重。这场关于战与和的争论,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也将影响朝堂的局势。他深知,自已必须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而这个决定,将改变大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