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成功救治了小翠,本以为能在王府继续安稳地行医,可没想到,这却引来了侧妃刘氏更强烈的嫉恨。
午后,阳光炽热,蝉鸣在枝头此起彼伏。苏瑶正在药房里整理药材,一名小丫鬟匆匆跑来,神色慌张地说道:“苏医女,不好了,侧妃娘娘有请您过去,说是身体不适,您快跟我去看看吧!”
苏瑶心中一惊,她深知侧妃对自已的敌意,这突然的传唤恐怕来者不善。但她还是迅速收拾好药箱,跟着小丫鬟来到了侧妃的住处。
刚踏入房间,一股浓烈的熏香扑面而来。侧妃刘氏慵懒地斜靠在榻上,见到苏瑶进来,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似有若无的冷笑:“苏医女,你可算来了。本宫这几日身体难受得紧,你快给本宫瞧瞧,到底是怎么回事。”
苏瑶走上前,微微欠身行礼,随后便为侧妃把脉。她神色专注,仔细感受着脉象的变化,然而,奇怪的是,侧妃的脉象虽有些虚弱,但并无大碍,根本不像是身患重病之人。苏瑶心中疑惑,但还是恭敬地说道:“侧妃娘娘,您的脉象并无异常,许是近日劳累,或是饮食不调所致,只需好好休息,再配合一些调理脾胃的药膳,便可慢慢恢复。”
侧妃一听,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啪”地一声将手中的帕子摔在桌上,怒声道:“苏瑶,你别以为本宫不懂医术!本宫这病症,已经找其他大夫看过了,说是疑难杂症,怎么到了你这儿,就成了无足轻重的小毛病?你是故意敷衍本宫,还是根本就没本事治好本宫的病?”
苏瑶心中明白,这是侧妃故意刁难,但她依旧不卑不亢,耐心解释道:“侧妃娘娘,医道讲究因人而异,每个大夫的诊断方法和见解或许会有所不同。民女是根据您的脉象和症状做出的判断,绝无敷衍之意。若娘娘不放心,民女愿意再为您仔细检查一番,也可请其他大夫一同会诊。”
侧妃冷哼一声,“会诊就不必了。本宫给你三天时间,若是三天之内,你治不好本宫的病,就别想再在这王府里待下去!”说罢,她一甩袖子,不再理会苏瑶。
苏瑶心中无奈,但也只能应下。回到自已的住处,她立刻开始查阅医书,希望能找到与侧妃病症相关的线索。然而,整整一个下午,她翻遍了所有能找到的医书,却依旧毫无头绪。
夜幕降临,月光洒在小院里,苏瑶坐在窗前,眉头紧锁。她知道,侧妃这是故意设下难题,想要将她赶出王府。但她绝不能就这样放弃,她要为自已的医术正名,也要守护住自已在王府的行医之路。
突然,苏瑶想起之前在民间义诊时,曾遇到过一位与侧妃症状有些相似的病人。那位病人是因为长期心情抑郁,导致气血不畅,才出现了各种不适症状。苏瑶心中一动,侧妃平日里争强好胜,心思郁结,会不会也是这个原因呢?
想到这里,苏瑶决定从调理情志和气血入手,为侧妃制定治疗方案。她精心挑选了几味疏肝理气、养血安神的药材,又亲自下厨,为侧妃熬制了药膳。
第二天,苏瑶带着熬好的药汤和药膳来到侧妃住处。侧妃看着她手中的东西,满脸嫌弃:“这是什么东西?黑乎乎的,看着就倒胃口。”
苏瑶微笑着解释:“侧妃娘娘,这是民女为您专门调制的药汤和药膳,对调理您的身体十分有益。还请娘娘放心服用。”
侧妃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接过药汤,勉强喝了一口。味道虽不好,但想到苏瑶说的话,她还是捏着鼻子,将药汤和药膳都吃了下去。
接下来的两天,苏瑶每天都会按时为侧妃送药和药膳,同时还会陪她聊天,开导她,让她放松心情。在苏瑶的悉心照料下,侧妃的精神状态逐渐好了起来,脸上也有了些许血色。
第三天,苏瑶再次为侧妃把脉,惊喜地发现,侧妃的脉象已经恢复了正常。她高兴地说道:“侧妃娘娘,恭喜您,您的病已经好了。”
侧妃心中虽然惊讶,但嘴上却依旧不饶人:“哼,算你有点本事。不过,这才只是开始,以后有的是机会让你证明自已。”
苏瑶心中明白,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未来在王府的日子,恐怕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着她。但她毫不畏惧,她相信,只要凭借自已的医术和智慧,一定能够一一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