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姬发亲率五千马步军,驰援被围的朱西广。
未料在支援途中,遭赫阳棠所设近四万兵马拦截。
望着前方严阵以待的叛军,赵姬发心头一沉,暗忖:“敌军似早有防备。”
旋即转头看向副将关行桩和刘联升,沉声道:“敌军既已列阵多时,想来绝非仅有眼前这些兵马,恐我军已被敌军包围。速遣士卒向朵隆阿将军求援。”
此时,农民军军阵中一骑疾驰而出,此将对着清军高呼:“尔等已被我军包围,还不速速下马投降!”
刘联升见状,旁取弓箭,瞄准。
“咻”
箭矢如电,直中这名起义军将领胸膛。
“呃”将领低头看着插入胸口的箭矢,一手捂住胸膛,一手指向清军军阵,须臾便跌落马下,气绝身亡。
“尔敢!全军进击,格杀勿论!”马振河目睹此景,怒不可遏,当即下令。
战役就此爆发。
再看马岱所在战场。
朱西广见身边士卒逐渐减少,怒喝:“赵姬发为何还未到?莫非他死了不成!”
一旁营官嘴唇微张,却未言语。
而马岱站在战场上,他的身上满是鲜血,不知是敌人的还是自已的。他的眼神坚定而冷酷,手中的长刀还在滴着血。他的呼吸急促,但他的身体却依然笔直地站着,仿佛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峰。
在他的周围,是一片惨烈的景象。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鲜血染红了大地。他的战友们也都在战斗中受了伤,但他们依然在坚持着,为了胜利而战。
马岱深吸一口气,然后大喊一声:“兄弟们,跟我冲!”他挥舞着长刀,向着朱西广所在的阵地冲了过去。他的战友们也纷纷跟在他的身后,向着敌人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这已经是马岱的第十二次冲锋,一次次凿穿清军不军阵形,而他的骑兵营由最初的两千士兵锐减到现在的不足八百人。
看着敌军一圈一圈围绕着一个穿着文雅的将领,他顿时明白这是敌军大将朱西广。
随着马岱的再一次冲锋。马岱如战神般冲入敌阵,手中长刀翻飞,所过之处清兵惨叫连连。他一路冲杀,直奔朱西广而去。
朱西广眼见马岱如此勇猛,心中暗惊,急忙命令身边清兵上前阻挡。但马岱气势如虹,无人能挡,瞬间杀至朱西广面前。
朱西广大喝一声,举刀相迎。两人交错而过,马岱顺势一挥,朱西广的首级应声落地。敌军见状,士气大挫,纷纷四散奔逃。
马岱带领剩余骑兵追杀一阵,斩获无数。这场战斗以起义军的大胜告终,马岱的威名传遍天下。
“将军神勇!”望着马岱浑身浴血,周遭将士齐声高呼。
马岱望着太阳的光芒逐渐显现,而后迈步走向后方临时搭建的军帐。
“全军休整,清扫战场,掩埋尸首,以防瘟疫。”赫阳棠下令道。
“那么石汊战场该如何应对?”一名统领抱拳问道。
“石汊战场无需担忧,四万对五千,我方占据优势。”赫阳棠答道。
然而,马岱却面露忧色。
赫阳棠也注意到了马岱的忧虑,“不知将军为何这般神情?”
马岱站起身来,说道:“大帅,切不可掉以轻心。我军三万之众设伏围剿朱西广三千余人,竟然伤亡过万,我手下的马军更是伤亡七成。况且,我们这三万人皆是精锐,所配备的火枪多达七千支,却仍打成如此局面。而石汊的阻击部队火枪装备更是不足三千支,所以,稍作休整之后,我军应当派遣一部前往支援于、毕、邹几位统领。”
看着马岱起身说道,其余大小统领都沉默了。
看着其他将领的表情,赫阳棠无奈道:‘‘行了,马统领,先休息一下吧’’
马岱也明白这个时候根本指挥不了这些统领,起义军是个联合性质的部队。
马岱转身离开营帐,他心中暗自思忖,这些统领不听号令,如不加以整顿,日后遇到强敌,必定酿成大祸。他决定向大帅进言,提出一套可行的方案,加强军队的统一指挥。同时,他也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方法,提升士兵们的战斗力和士气,以应对未来更加严峻的挑战。但眼下,他需要先养好伤,再做打算。
在石汊战场上,双方士兵展开激烈厮杀。
喊杀声震耳欲聋,血雨腥风弥漫。起义军凭借人数优势,逐步压制着清军。然而,清军并未轻易屈服,他们顽强抵抗,致使战局陷入僵持。
此时,清军将领刘联升中弹身亡,关行桩力竭而亡,张姬发亦已负伤。
朵隆阿得知张姬发、朱西广被围,乘轿率领后军两千余兵马前来增援。
为何朵隆阿乘轿而非骑马?实则原因简单,他中暑后上吐下泻,导致肛门疼痛难耐。故而,他只得选择坐轿,以减轻痛苦。
随着朵隆阿的到来,起义军后方不知何人高喊:“朵隆阿来了,朵隆阿来了!”这突如其来的呼喊,令所有起义军皆惊慌失措。他们闻听朵隆阿这如同死神降临般的名字,顿时吓得魂不附体。原本正在冲锋的起义军骑兵们亦纷纷调转马头,开始逃窜。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赵姬发的部队却突然振作起来。他们原本已经陷入绝望,但此刻却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于是,他们立刻彻底爆发,奋勇杀敌,终于将围困赵姬发的起义军击溃。这场战斗,可谓是惊心动魄,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