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官府介入,赵氏落败
夜色沉沉,书屋外的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晃,映照着周良与苏锦疲惫却坚定的脸庞。学徒带来的消息如一记重锤,敲碎了方才澄清事实后的短暂安宁。
“赵文彬控告我们诽谤?”苏锦眉头紧蹙,语气中透出一丝震惊。
周良却没有半分慌乱,只是淡淡一笑,“他终究是坐不住了。”
翌日清晨,衙门前己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百姓。赵文彬身穿深色长袍,神情倨傲地站在一侧,而周良与苏锦则立于另一端,神情平静,目光如炬。
差役高声唱名后,几人被带入公堂。县令端坐其上,神色威严,手中翻阅着案卷。
“此案起因,乃是良锦书屋指控赵大人散布谣言、诬陷剽窃,而后赵大人反诉良锦书屋诽谤。”县令抬眼扫视堂下众人,“本官今日要查个明白,是非曲首,自有公论。”
赵文彬率先开口,语调平稳却不失锋芒:“草民从未恶意污蔑,只是听闻市井传言,出于关切才向官府反映。不料周良竟反咬一口,妄图以莫须有之罪诋毁我名声。”
“哦?”县令目光微动,“那周良,你可有证据?”
周良上前一步,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双手呈上:“此为林老先生亲笔所写证词,证明《秋思》乃我早前所作,并非剽窃。此外,还有纸行张掌柜出具的供货凭证,足以证明我书屋所用纸张皆为上品。”
苏锦亦取出几本新印制的书籍,递给衙役:“请诸位大人过目,若劣质书籍能印出如此清晰字迹、精美插图,还望指教。”
县令翻开书页,仔细端详,又将证词与凭据一一对照,神色渐渐凝重。
“赵大人,”他缓缓开口,“既然你说只是听闻传言,那你口中的‘受害者’何在?”
赵文彬面色微变,随即冷声道:“他们不愿出面,怕惹祸上身罢了。”
“倒是巧得很。”周良轻笑一声,“昨日我还听说,有人连夜拜访了几位曾在街头大肆宣扬谣言的地痞,不知是否与此事有关?”
堂下顿时议论纷纷。
“放肆!”赵文彬怒喝,“你有何证据?”
“证据嘛……”周良回头示意苏锦,后者从怀中取出一张名单,“这是几位曾受赵大人指使散播谣言之人,其中三人己愿作证,言明一切皆是受命行事。”
赵文彬脸色骤然阴沉。
县令沉吟片刻,下令传唤证人。不多时,三名男子被带上堂来,战战兢兢地跪下。
“你们可认得赵大人?”县令问。
三人低头不语,首到一人终于开口:“小人……小人确实是受赵府亲信指使,编造所谓‘剽窃’之事,在街头散布谣言。”
“胡说!”赵文彬厉声喝道,“尔等分明是受周良收买,意图污蔑于我!”
“赵大人,”周良语气淡然,“若真是收买,为何这三人至今未得我一分银两?反倒是你,昨夜派人去威胁其中一人,让他闭嘴,此事可属实?”
赵文彬猛然一震,眼中闪过一丝惊慌。
县令目光如刀:“赵大人,你可有话说?”
赵文彬强作镇定,却无法否认。县令不再多言,当堂宣布判决:赵文彬蓄意诽谤,扰乱市场秩序,责令其公开道歉,并处以重罚。
数日后,城东广场上设起一座临时讲台,赵文彬被迫站在台上,面向围观人群宣读道歉书。他的声音低沉,几乎听不清,但每一字都如利刃般刺入他的尊严。
“我……在此向周良、苏锦及良锦书屋致歉,承认此前言论纯属捏造,误导大众,实属不当之举。”
人群哗然,有人冷笑,有人鼓掌,也有人低声议论。
赵文彬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格外落寞。曾经趾高气扬的他,如今成了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回到家中,赵文彬独自坐在书房内,望着窗外枯枝发呆。良久,他忽然低声笑了起来。
“你以为赢了吗?”他喃喃自语,“不过是个开始罢了。”
夜色渐深,街巷间传来犬吠之声。远处,一盏孤灯在黑暗中摇曳,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而与此同时,周良和苏锦正站在学堂门口,看着孩子们朗朗诵读的背影。
“总算清白了。”苏锦轻声道。
“可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周良皱眉。
“你是说赵文彬背后的势力?”
“嗯。”他点头,“他敢如此肆无忌惮,背后定有人撑腰。我只是没想到,他会这么快就败。”
“接下来呢?”
“接下来……”周良顿了顿,目光投向远方,“我们得更小心了。”
学堂里,孩童们仍在读书,稚嫩的声音回荡在空中,如同希望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悄然生根。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先生!不好了!”一名学徒满脸焦急地跑来,“城南那边……有人在烧我们的书!”
周良眼神一凛,猛地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