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赵文彬的再次搅局,低价倾销
作坊外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寂静,书铺小厮的声音透着慌张:“周公子,苏姑娘,不好了!赵府的人又来了,说是想谈一笔更大的生意——”
周良与苏锦对视一眼,眼中皆是警惕。
“开门吧。”周良低声说。
门开时,一个身穿绸衫、面带笑意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正是赵文彬。他身后跟着两个随从,手中捧着一叠纸卷。
“周兄,苏姑娘。”赵文彬拱手一笑,“多日不见,贵坊可真是风生水起啊。”
周良不动声色地回礼:“赵老板客气了,不知深夜来访,所为何事?”
赵文彬轻笑一声,将手中的纸卷递上:“这是我的新书目录,我想请你们印一批,数量不少,价格也好说。”
苏锦接过翻看,眉头微蹙:“这些书……都是我们之前出过的诗集,但字数更少,纸张也差了一档。”
“哎呀,苏姑娘果然慧眼。”赵文彬笑容不变,“如今市井百姓识字者渐多,我这书专为他们准备,价廉物美嘛。”
周良沉默片刻,缓缓开口:“赵老板,你这是要和我们抢市场。”
赵文彬轻轻摇头:“哪有那么严重?我只是觉得你们做得好,想借个光罢了。不过嘛……”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着两人,“要是你们不接这单子,恐怕市面上就没人愿意买你们的书了。”
话音落下,空气仿佛凝固。
赵文彬走后,周良坐在案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
“他这是要压价倾销。”苏锦沉声道,“用劣质书抢占市场,再抹黑我们的品质,让读者以为活字印刷不过是图快不图精。”
周良点头:“他算准了我们刚起步,资金有限,扛不住长期竞争。”
“那我们怎么办?”苏锦问。
“先稳住现有客户。”周良目光坚定,“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活字印刷。”
第二天清晨,书铺门口排起了长队。
“我要买那本《唐宋诗举要》,听说印得特别工整。”
“我也要一本,上次那本《楚辞》还没买到呢。”
然而,当人们走进铺子,却听到了另一个声音。
“别买了,听说周家的墨有毒,印出来的书放久了会掉字。”
“可不是嘛,我邻居家买的那本,才晾两天,纸都发黄了。”
议论声传进作坊,周良面色沉了下来。
“有人在故意造谣。”苏锦皱眉,“赵文彬己经开始行动了。”
“不止是谣言。”周良拿起一张顾客退回来的书页,“你看,这几行字确实有些模糊,但这不是质量问题。”
他仔细检查,发现是纸张受潮所致。
“赵文彬派人故意把我们的书泡过水,再拿去传播,让人误以为是我们印坏了。”
苏锦咬牙:“太卑鄙了!”
周良却冷静下来:“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反击,而不是愤怒。”
他立刻召集工匠们开会。
“从今天起,每本书出厂前都要加上防伪标记,比如在某一页角落盖一枚火漆章,只有我们才有模子。”
“同时,我们在每本书里夹一张说明纸,解释我们的工艺流程,并邀请读者亲自来作坊参观。”
“最后,我们要找几个口碑好的老学士,请他们写序言,为我们的书籍背书。”
苏锦点头:“我去找几位书院先生帮忙。”
计划迅速实施。
几天后,书铺门口贴出告示:“凡购书者,凭票可免费参观印坊,亲见印刷过程。”
这一招立竿见影,许多好奇的读者前来,亲眼看到字模排列整齐、油墨均匀,纷纷称赞。
“原来如此,难怪字迹这么清晰。”
“比起雕版,这活字印法简首神技。”
然而,赵文彬并未善罢甘休。
他在集市另设摊位,打出“半价售书”的旗号,吸引了不少贪便宜的买家。
“只要五文钱一本!”他的伙计大声吆喝,“字迹一样清楚,比那周家的还便宜一半!”
很快,一些原本忠实的顾客也开始动摇。
“真的吗?周家的要十文,他家只要五文。”
“反正都是印的,便宜点也好。”
周良得知后,亲自带着几本赵家的书回到作坊,细细查看。
“你看这里。”他指着一行字,“字迹虽清,但墨色浮浅,显然是偷工减料,只刷了一层薄墨。”
他又翻开另一本:“纸张是旧纸浆再造,容易碎裂,存放不了多久。”
“最关键的是。”他冷笑,“这些书的内容被偷偷篡改了。”
“篡改?”苏锦惊讶。
“你看这段诗,原本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给改成‘天生我财必有用’了。”
苏锦气愤不己:“他这是误导读者,败坏文化!”
周良沉思片刻,道:“我们必须公开揭穿他。”
“怎么做?”
“我们可以办一场‘真假书展’,把我们和赵家的书并列展出,请人现场辨认优劣。”
“然后,我们再请几位学者当场鉴定,并写下评语,广而告之。”
苏锦眼睛一亮:“妙!这样一来,真相自然大白。”
展会当天,镇上热闹非凡。
“大家来看,同样是印书,差别这么大!”
“这本周家的字迹,墨香扑鼻;这本赵家的,连字都快看不清了。”
“还有,这诗都被改了!这不是误导吗?”
学者们当场点评,一位老翰林更是拍案而起:“此等行为,实乃欺世盗名!”
消息传开,赵文彬的书销量大跌,甚至有人上门退货。
但他并未就此罢手。
几天后,周良收到一封匿名信,里面附着几张伪造的账本,上面赫然写着“周良私吞公款”“印坊使用违禁材料”等字样。
“这是要毁我们名声。”苏锦脸色难看。
“看来赵文彬这次是要置我们于死地。”周良冷笑,“可惜,他忘了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他们没有慌乱,而是立即请来镇上的几位德高望重的乡绅,当众核对账目,一一澄清。
“账目分明,毫无问题。”一位老者看完后说道,“周良为人踏实,做事谨慎,绝非传言所说。”
“倒是赵文彬,近来频繁更换纸商,且多次低价抛售劣质书册,明显是有意扰乱市场。”
舆论开始倒向周良。
赵文彬的阴谋逐渐被揭穿,他的信誉也随之崩塌。
就在周良和苏锦以为事情终于平息时,门外再次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周公子,苏姑娘!”一名帮工冲进作坊,脸色苍白,“赵府的人刚刚在城南开了新的印坊,打着‘官方授权’的旗号,说他们才是正统的活字印刷。”
周良猛地站起身,拳头紧握。
苏锦看向他,眼神坚定:“这一次,我们不能只是防守。”
周良点头,眼中闪过一抹锐利:“没错,该反击了。”
门外阳光正好,风却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