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制作印版,油墨调配
赵文彬派人登门的消息让作坊的气氛骤然紧绷。周良和苏锦对视一眼,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一丝警觉。他们知道,赵文彬不会无缘无故上门谈生意,尤其是在他们刚刚完成第一批字模的关键时刻。
书铺小厮还在门外焦急地等待着回应。周良深吸一口气,上前打开了门。来人是赵府的一名管事,身着绸衣,面带笑意,却掩不住眼神中的试探。
“周公子,我家老爷听说您最近在研究什么新奇玩意儿,特地派我来请教一二。”那人说话客气,语气却不容拒绝,“还请周公子赏个脸,明日到府上一叙。”
周良拱手回礼,语气平静:“多谢赵大人抬爱,不过我这边事务繁忙,恐怕抽不开身。”
那管事微微一笑,并未动怒,只是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那我就回去如实禀报了。不过,赵大人说若周公子愿意合作,条件好说。”
说完,他便转身离去,脚步轻快,仿佛早己预料到这样的答复。
门关上后,屋内陷入短暂的沉默。苏锦走到桌前,轻轻抚摸那些整齐排列的字模,眉头微蹙。
“我们得加快进度了。”她低声说,“赵文彬不会善罢甘休。”
周良点头,目光坚定:“不错,我们必须尽快完成印版制作和油墨调配,把活字印刷真正落实下来。否则,一旦被赵家抢先一步,我们就被动了。”
两人迅速投入工作。接下来几天,他们开始尝试将己经成型的字模进行排版,制作可供印刷的印版。
周良先是在纸上画出书籍的版式布局,确定每一页的行距、字距以及边框大小。然后,他依照布局将字模一一摆放到位。但很快他们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如何固定字模的位置,防止在印刷过程中发生位移?
“如果用蜡来固定呢?”苏锦提出建议。
周良眼前一亮,立刻尝试。他找来松香与蜂蜡,按比例混合加热,待其呈液态后,小心涂抹在字模底部,再将其逐一嵌入木板中。等蜡冷却凝固后,果然牢牢固定住了字模。
“这方法可行!”苏锦欣喜道。
但他们很快又发现,某些生僻字的字模数量不足,导致部分段落无法完整排版。周良看着空缺的地方,心中暗自记下,准备日后增加字模种类。
解决了排版问题后,下一步便是调配适合印刷的油墨。
周良记得古籍中曾提到松烟墨的做法,于是决定以松烟为主料,加入胶水、动物皮熬制的骨胶,试图调出浓黑且附着力强的墨汁。
第一次试验失败了。墨色不均,且极易晕染纸张。苏锦在一旁记录配方,不断调整比例。他们尝试添加少量明矾,以增强墨汁的附着性;又试过加入糯米浆,提升墨汁的粘稠度。
整整三天,他们反复调配,终于得到了一种颜色均匀、干燥迅速、不易晕染的黑色墨汁。当第一滴墨落在纸上,迅速干透,留下清晰的痕迹时,苏锦忍不住欢呼起来。
“成了!”
周良却没有立刻庆祝,而是拿起刷子,小心翼翼地将墨汁均匀涂抹在印版上。接着,他将纸张覆上去,用滚轮缓缓压平。
揭开纸张的那一刻,一行工整的诗句跃然纸上,字迹清晰可辨。
“太好了!”苏锦激动地握住周良的手,“我们真的做到了!”
周良嘴角微扬,目光却仍停留在那页纸上。他注意到,个别字迹因为压力不均显得略浅,而且边缘有些模糊。
“还有改进的空间。”他说,“印刷压力和墨量控制还需要更精细。”
苏锦点头,随即提议:“我们可以做一个压板装置,让压力更均匀。”
周良眼睛一亮,立刻动手设计。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加装了一块平整的木板,并在上方绑上绳索,通过调节绳索的松紧来控制压力。
再次试验时,效果明显改善。字迹更加清晰,整体印刷质量大幅提升。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字模数量有限,每次只能印几页内容,远远无法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
“必须加快字模雕刻速度。”周良皱眉道。
“模具复制的方法可以继续使用。”苏锦提醒,“我们可以先用现有的字模做母版,翻制出更多模板,再进行雕刻。”
这个思路让他们兴奋不己。当天下午,他们就开始尝试用石膏制作字模母版,再用胶泥翻制复制品。虽然复制品的细节比不上手工雕刻的字模,但在大量需求的情况下,己足够使用。
随着字模数量的增加,他们的印版也逐渐丰富起来。从最初的几页诗集,扩展到了完整的篇章。
夜幕降临,作坊里灯火通明。苏锦正坐在案前,小心翼翼地将一块新制的字模放入盒中。她的手指己经磨出了薄茧,脸上却带着满足的笑容。
周良站在她身后,望着这一排排整齐的字模,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苏锦。”他轻声道。
“嗯?”
“谢谢你。”
苏锦回头看他,眼里映着烛火的光芒:“我们不是说好了吗?要一起走下去。”
周良笑了,伸手握住她的手。
就在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周公子,苏姑娘,不好了!”是书铺小厮的声音,语气焦急,“赵文彬派人来了,说是想谈一笔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