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17章 梦想与热血的征途(一)

执掌风 人龙 4706 字 2025-06-13

中国超级摩托车锦标赛(CSBK)在成都金港国际赛车场成功举办。

为了激发青少年参与摩托车运动的热情,扩大摩托车运动的受众范围,赛事今年特设“CSBK-小摩星青少年组”,旨在为广大有志于摩托车运动的青少年提供学习和展示的舞台,提高中国汽摩运动的自身造血功能。

为青少年车手提供安全、专业的竞技平台,推动摩托车运动文化发展。

所以8月15日在成都金港国际赛车场,紧随CSKB后面举办CSBK-小摩星青少年组比赛。

林野10号就乘坐高铁来到了成都,按照规定提交了资料进行了赛车审核。

赛事规定参赛车辆,统一为50cc 二冲程或西冲程发动机,降低青少年参赛门槛,同时推动国产摩托车技术发展。

所以参赛的车辆并不多,大多是本田、光阳等品牌。

成都金港国际赛车场的沥青路面蒸腾着热浪。

林野蹲在维修区角落,指尖划过本田 NSF50 的车架号,金属感知自动比对中国汽摩联 (CMSA) 的备案系统:发动机编号 180729,排量 49.9cc,符合 CSBK - 小摩星青少年组 50cc 以下的规定。

他抬头望向远处的 P 房,红白相间的东瀛战袍格外刺眼 —— 佐藤拓真和本田隼人正被一群技师簇拥,14 岁的身影在专业赛车服里显得格外挺拔。

"林君,好久不见。" 本田隼人和佐藤拓真抱着头盔走来,镜片后的目光扫过林野的单人维修台,"听说你是个人参赛?我们俱乐部来了一整个后勤团队呢。"

佐藤拓真晃了晃手腕上的 360 儿童手表,IPX7 级防水外壳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这种定位手表,在富士赛道可没人用。"

林野低头继续调试刹车油管,指尖在接头处停留 0.3 秒:"富士赛道的 S 弯道,外侧护栏距离赛道边缘 3.2 米对吗?"

他突然抬头,护目镜反光映出佐藤微怔的表情,"金港的 T5 弯只有 2.8 米,50cc 车型压弯时要提前 0.7 秒收油,可千万别冲出去了哦。"

佐藤拓真喉结滚动,张了张嘴却没再开口,本田说了声赛道见,就拉着他回到了自己P房。

林野起身时,后腰传来练习赛摔车留下的钝痛——那是三天前在T8弯压弯过度,车身擦着护栏划出的淤青。

他故意将工具箱撞出声响,零件与金属台面碰撞的清脆声里,藏着少年独有的宣言:个人对抗日本专业团队的战役,此刻才刚刚打响。

暮色渐浓,维修区的喧嚣并未因白日的高温而减弱。

林野收拾着散落的工具,360手表的表带在腕间微微发烫。

宾馆里的荧光灯在午夜 1 点闪烁,林野对着笔记本电脑核对着赛车数据。

360 手表的定位信号在屏幕上跳动,旁边摊着《CSBK 小摩星组技术规则》:

头盔必须通过 FIM 2018 认证

赛车服缝纫线密度≥8 针 / 厘米

轮胎花纹深度≥1.6mm

手机在桌上震动,抖音私信箱里躺着 500 + 条加油留言。

林野点开置顶视频,评论区热一写着:"12 岁小孩的膝盖,比我人生规划还清晰。"

打开相册,选了一张白天让陈明专门拍摄的照片发在短视频上,并配文:

站在赛场上,我看到了前方的道路,那是一条布满弯道与挑战的路,也是承载着梦想与热血的征途。

……

8 月 15 日清晨 7 点,维修区响起此起彼伏的引擎声。

上午9点开始练习赛,时间为一个小时,青少年组排在组后面。

下午2点开始组正赛,青少年组安排在15:30开始。

12圈正赛,对于这群最大14岁的青少年也是非常大的考验。

检修摩托车后林野在旁边躺椅上闭目休息,等到组开始练习赛后,林野和陈明去观看了组比赛。

相对比陈明不断惊呼,林野则是不断对比场上赛车手和自己前世骑车的区别。

看了一会林野就回来继续躺着休息,首到组结束练习赛,青少年组练习赛即将开始。

推着摩托车来到赛道上,林野跨上本田 NSF50,50cc 的引擎发出轻快的轰鸣,与旁边佐藤的本田 RS-TCR 50 形成音色上的微妙呼应。

绿灯亮起,所有mini摩托车都启动冲出起点。

林野熟悉赛道每个弯道,并且脑海中不断地分析路线。

T1 弯(右 - hand 90 度,半径 28 米):最佳走线切入点距顶点 1.0 米,因 50cc 车型重心更高,需提前 0.2 秒调整车身姿态

T3 弯(复合弯道):倾角需从 50 度渐变为 55 度,油门开度保持 18%-25%,避免小排量引擎动力中断

T7 弯(连续 S 弯):重心转移时间必须控制在 0.9 秒内,利用 50cc 轻车身特性快速换向

……

当他第三次驶过 T5 弯时,单圈时间本来能在 1:22.4—— 比佐藤快 0.2秒。

可是林野却故意放慢速度,让车载电脑显示 1:23.7。

维修区的监控屏前,赛委会主持人捏着资料惊呼:"12 岁?C 级执照首战?"

他面前的名单上,佐藤拓真的最好成绩是 1:22.5,本田隼人 1:22.3。

午后 2 点,组正赛开始。

15:30,青少年组 12 圈正赛拉开帷幕。

林野的发车位置在第三排中间,360 手表的定位灯在护目镜里闪烁着。

50cc 的 mini 摩托车在赛道上排成整齐的队列,引擎声如同夏日蝉鸣般此起彼伏。

绿灯亮起的刹那,林野如离弦之箭弹射而出。

本田、佐藤、林野三人在前面形成领头。

他精准捕捉着佐藤车身周围的气流变化,保证一首跟在后面吃佐藤的尾流。

8月下午的太阳照射下,头盔里的呼吸声逐渐沉重,汗水顺着护目镜边缘滑落,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紧盯前方的视线——这场单人对抗专业团队的终极较量,此刻才真正进入白热化阶段。

他刻意与佐藤保持 0.8秒车距,让前轮始终处于对方尾流区。

金属感知实时计算空气动力学效应:尾流可减少 15% 的风阻,但会降低 20% 的前轮下压力。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