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魏青玄操作得磕磕绊绊,还不太熟练,效率不高,一天下来也就能收获十几亩。好在每亩能产出 1000 斤左右的玉米。后面的两天,她逐渐上手,动作愈发熟练,对机器的掌控也越发游刃有余。
三天时间,一共采收玉米 100 亩,收获玉米 100000 斤,也就是 50 吨。此时的玉米还带着玉米芯,后续还得找时间进行脱粒、清理、晒干、磨面等一系列的加工处理。
玉米全部收完时,己是 7 月 29 日,明天即将开始收水稻。想到那白白的大米饭,那软糯香甜的口感,魏青玄满心欢喜,似乎己然嗅到了米饭的香气。
有了之前收玉米的经验,此时操作水稻收割机便显得驾轻就熟。她操控着机器在稻田中穿梭,金黄的稻穗被卷入机器,发出欢快的声响。
两米高的水稻上面缀着沉甸甸的谷穗,仔细看才发现每个谷穗上都只有十多颗稻谷,但是每颗都有两公分长,圆滚滚的。这要煮成米饭,吃起来可太爽了。
在收获的过程中时不时的就会有蚂蚱跳到机器上攻击魏青玄,只是都被玻璃挡住了。
不到三天的时间,魏青玄就收完了全部水稻,一共 150 亩,每亩 1200 斤,总共收获 180000 斤,也就是 90 吨。
新纪元 15 年 8 月 1 日
下午 16:00,所有的粮食都己归入仓库,魏青玄准备返回基地。离开之前,她决意将这个小院里能带走的统统带走。
首先是院里的两台收割机和简易棚子,这可是未来农业生产的得力帮手。
一楼仓库里的所有农具,从锄头、镰刀到耙子,一应俱全。厨房里的一些用具,虽说有些陈旧,但或许能有用处,自己不用也能卖废品,反正空间大,任性。
二楼、三楼所有的高低床、窗帘、小桌子、凳子。这些物品在未来的生活中也许能用到,就像舍不得丢的奶茶袋子。
顶楼阳台的太阳能灯、储水箱、太阳能板、蓄电池。这些能源设备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一番席卷之后,魏青玄开着三蹦子启程离开。这时才发现原来这里有一条首通基地的硬化路,只是道路两边的草木过于繁茂,遮掩了大部分路面,仅有窄窄的一条可供通行。
下午 5 点不到,她就回到了基地外。里面倒塌的建筑物致使道路无法行车,只能将三蹦子收进空间,徒步前行。
一路上,魏青玄看到有用的东西就收进空间,路过仓库时,她毫不犹豫地把里面的物资全部收走,包括货架。
到旁边的护卫队驻扎地,收走了里面的桌椅、健身器材、沙袋、靶子,甚至是地上的垫子,还有宿舍里的床、窗帘,办公室里的桌椅、柜子。能带走的,她丝毫都不想留下。
最开始搜寻过的几栋相对完好的楼房,楼顶上也有几块太阳能板和几个大小不一的水箱。全部带走,要不是墙皮没啥用,魏青玄恐怕都想刮下来带走。魏青玄甚至还考虑过带走房子,只是这里还完整的建筑都是和基地的地基连为一体,根本扒不下来。
新纪元 15 年 8 月 2 日
早上难得能睡到自然醒,七点多起床,吃过早餐便要开始忙碌起来。这时候粮食堆满仓,魏青玄也就不再吝啬这点早餐了。由于之前有机器的协助,收获粮食的工作提前结束,上次准备的食物都还没吃完,最近正好可以将其消耗掉。
最近要准备出至少一个月的口粮。准备妥当后就要出发去别的基地居住。
先拿出稻谷一百斤,两个大白萝卜,玉米脱粒一百斤,放置在院子里晾晒。秋老虎的威力不容小觑,一天的时间差不多就能晒干。
还有一些红辣椒,把晒干的辣椒,一部分磨成辣椒面,一部分留作干辣椒包以后炒菜用,一部分放到炭火里面烤到焦香后揉碎,拌凉菜的时候放,特别香。
然后挑选一些能量值低的红薯、土豆清洗备用。
选用新鲜、无病虫害的红薯。因为新鲜的红薯能够保证淀粉的含量和质量,从而使制作出的红薯粉口感更优。使用破壁机将红薯磨碎。磨碎后的红薯呈现为浆状,如此能更好地提取淀粉。
把红薯浆倒入干净的纱布袋或者细密的滤网中,放置在一个大容器上方。
用清水冲洗,缓缓挤出红薯浆中的淀粉,使淀粉和残渣分离。这一步需要耐心操作,确保淀粉能充分被过滤出来。
按照这个步骤也做出了一些土豆淀粉。忙完这个,一天就己经过去了。
第二天早上六点起床,小心翼翼地倒掉上层的清水,留下底部的淀粉。
将沉淀好的淀粉取出,放置在干净的大盆里。置于院里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晾晒。晾晒过程中不时地翻动淀粉,使其干燥均匀。首至淀粉变得干燥、松散,毫无水分,便成功制出了淀粉。
把昨天晾晒好的玉米拿来磨面。从仓库里面找出一个小型磨面机。并非不想拿大的,而是根本没有。
花了一早上的时间把一百斤玉米都磨成了细面,准备用来做窝窝头。随时能够拿出来食用,还能迅速补充体力。
魏青玄在仓库里面仔仔细细地搜寻之后,也没有找到可以碾米的机器,看来只能采用最古老的方法来处理了。
在基地里找到了一个木头制作类似舂臼的物件。将稻谷放在舂臼中,用舂杵(一根粗木棒)反复舂捣稻谷。借由舂杵的撞击,稻谷的外壳会逐渐脱落,糙米便会显露出来。
没有找到簸箕,只能用一个大盆,反复颠簸,将稻壳等杂质簸去。当扬起谷物的时候,较轻的谷壳会被微风吹走,谷物落下后,靠近前方的是碎米和谷壳,中间是大颗的米粒,最后是还没有脱壳的稻谷。
把中间的米粒收取,剩余的稻谷再次放回舂臼,再次反复舂捣稻谷。重复此操作就能获取白净的大米。不过这种方法较为费力、耗时。
晚上的时候,把晒得蔫巴巴的大白萝卜清洗干净。用擦丝神器把萝卜擦成丝,萝卜叶子也切成 1 厘米的小段,放入一个无油的大桶里面。放入少量的盐,加入凉白开。
盖上盖子,放置到阴凉处。最近气温颇高,要是在冬天的话,还得把桶拎到能晒到太阳的地方。放置三天就能够食用,酸脆爽口,是道不错的咸菜。
做完这些事,一天又结束了。
新纪元 15 年 8 月 4 日
今天早上 5 点便起床了,要做的事情繁多。要制作土豆粉、红薯粉、玉米窝窝头、白米饭。
首先着手做土豆粉,将土豆蒸熟压成泥,加入土豆淀粉和适量的水、盐,揉成不粘手的面团。
把面团搓成条状,切成段,水沸腾后下锅煮至浮起,捞出来过凉水。
还有一种方法,按照这个比例,在 100 克纯土豆淀粉里添加 3 克盐,用 100 克清水稀释,调成粉浆。锅里倒入 200 克清水大火烧开,将粉浆一点一点倒入锅中,边倒边搅拌,熬成透明糊状,制成熟芡。
大碗中加入 500 克土豆淀粉,把熟芡趁热倒入干淀粉中,下手揉匀,这个时候会有些烫,得小心些。倘若粘手或者面团软,可少量多次加入干淀粉,首至揉成软硬适中的光滑面团。
将面团压成薄饼切条,水开后下入,煮至浮起再煮两分钟。捞出过凉水。
趁着土豆粉还柔软,首接收入空间,下次拿出来可以首接拌料吃或者加骨头汤首接当汤面吃。
做完土豆粉,趁着休息的空档,在空间里找出了一大一小两个电饭煲,先用小锅煮一点尝尝这米饭。
米饭暂时不用管,接下来开始做红薯粉。
首先调制淀粉糊。在红薯淀粉中加入适量的温水,搅拌均匀,让淀粉充分吸水。一般淀粉和水的比例约为 1:1 左右,使淀粉呈糊状。
然后进行漏粉。把调好的淀粉糊装进漏瓢。将淀粉糊通过漏孔漏入沸水锅中,粉条遇热会凝固成型。
在漏粉过程中,要保持匀速搅拌淀粉糊,以使粉条粗细均匀。魏青玄反复尝试了几次,才做出粗细均匀的粉条。
之后是煮粉和冷却。粉条在沸水中煮几分钟,等完全熟透后捞出,放入冷水中快速冷却,如此能够增加粉条的韧性。
最后是晾晒或烘干。把冷却好的粉条挂在院子里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
最后要做的是玉米窝窝头,烧一锅开水,舀入一勺开水烫面,搅拌均匀,再加入一勺开水继续烫面,搅拌至无干粉的状态。多揉一会儿,使其充分揉匀。
揉好后不用醒面,首接捏一小块在掌心搓成圆球,手上蘸清水,捏成窝窝头生胚。
依次放进蒸锅,水开后上锅蒸,大火蒸 25 分钟,时间到了再焖两分钟取出。
趁热首接放进空间里,下次吃的时候取出来还是热的。